•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带着学生为成都大运会写歌 两位老师的一堂特别“音乐课”
  • 带着学生为成都大运会写歌 两位老师的一堂特别“音乐课”

    时间:2021-03-12 15:36:40  来源:  作者:

    罗雪菲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的英语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她有一副青春的面孔,青春,但不稚嫩。英语专业能力强的她,对诗情画意、阳春白雪的事物有着浓厚兴趣。

    以杜甫的《绝句》为灵感,以中英双语为载体,她与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的袁老师分别担任作词、作曲,与自己身边的学生一起,参与了成都大运会歌曲征集活动。可以说,这两位大学青年教师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堂特别的“音乐课”。

      以音乐为媒打动学生心灵

    是外语和音乐教师,同时也是“青年团体”中的一员。罗雪菲和袁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深切地体会到了大学生的兴趣所在,她们将这次歌曲征集活动视为一堂特殊的“课程”。

    “这次想到为大运会创作歌曲,首先是因为我们希望学生们能更多参与到大运会,感受运动的快乐。作为专业外语教师和音乐教师,我们一直在课堂上强调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因此,看到大运会的歌曲征集,我们决定参与其中,身体力行带动学生关注大运、参与大运、热爱运动。”罗雪菲说道。

    中英歌词搭配青春旋律

    作为英语教师,罗雪菲希望能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全世界的大学生带来一首可以共同传唱的歌曲。但如何在歌词中融入天府文化、中国元素?

    罗雪菲解释道:“这是大运会的歌曲,需要符合大学生阳光积极、朝气蓬勃的形象。其次,歌词又需要反映成都的城市文化底蕴,以及成都人民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形象。最后,作为国际盛会的歌词创作,还需要有国际化的艺术表现力。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杜甫的《绝句》作为切入点创作歌曲,希望能将成都深厚文化底蕴也体现出来。”

    对于袁老师而言,她希望将富有诗意与寓意的词化为美妙的旋律。“我读到歌词时,第一眼就给我了灵感。我是一名普通的民族声乐教师,积累了一些唱与教的经验。创作期间,我与词作者罗雪菲老师反复沟通,我们认为歌曲前面的感觉应当清新、明亮而开阔,副歌部分动感和热情渐进而来,这样才能充分表达主题。”袁说道。

    带着学生一起完成创作

    在临近期末的时候完成创作,这对罗雪菲和袁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在完成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后,两位老师往往会讨论歌曲内容到很晚。她们不仅想为学生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更希望能带着学生参与到歌曲创作过程中来,让大学生自己亲声唱响大运会。

    据袁老师介绍,歌曲主唱付若洁同学是她的专业学生。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付同学发挥了个人的演唱技巧和特色,采用民通唱法。同时,伴唱部分也由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在校同学完成。在两位老师看来,能够由她们两位大学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完成这次歌曲创作,是一件尤为有意义的事情。本报记者 黄一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