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社区发展治理领域开全国城市先河 挺进“无人区”后如何再探新路
  • 成都社区发展治理领域开全国城市先河 挺进“无人区”后如何再探新路

    时间:2019-03-09 18:38:34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吴亚飞

    3月5日,正值“学雷锋纪念日”,成都启动社区志愿服务大行动。作为分会场,成华区双水碾街道,一支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亮相:每日陪跑4公里,义务守护夜跑者安全的“双水碾护跑团”;坚持守护沙河4年的青年护河志愿者服务队……

    “这些队伍是社区居民根据实际需求自发组建,又不断吸纳更多居民加入,形成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良性循环。”双水碾街道团工委书记何冬梅说。

    从双水碾街道望向全市4000多个社区:一年多前,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县两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将社区发展治理作为探路特大城市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如今,全市街道、社区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更难得的是,群众主动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激情迸发,守望家园的感情升温。

    今年2月,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进大会上,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成都社区发展治理领域开全国城市先河,已进入理论创新和发展实践上的“无人区”。

      【探路】

    “起承转合”四步 解码特大城市治理难题

    成都,过去10年常住人口年均净增50万左右,目前4000户以上的大社区达525个,在快步走向特大城市的同时,也迎来一场城市治理的大考:如何治理好社区这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以武侯区簇锦街道永兴社区为例。这是武侯区最大的跨区域农民安置小区,由于流动人口多,过去矛盾纠纷集中:装修噪音、楼上渗水……“社区事关居民日常生活点滴,因此更需要一个支点,凝聚和齐整人心。”永兴社区党委书记徐永强表示。

    寻找支点,成都迈出了“无人区”探索的第一步:成立市委社治委,由各级组织部长兼任社治委主要负责人,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统筹社区人、财、物等资源,过去分散在40多个部门涉及社区治理的职能,被有序归口、疏解。

    落实到举措上,“党建引领+五大行动”是承接高能效治理的载体。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改造棚户区1.2万户、城中村2.7万户、老旧院落327个;1918条背街小巷换了新颜;160处“小游园・微绿地”点缀坊间;建成65个社区综合体;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正从规划变成现实,社区成为居民“第二个家”。

    但这还不够。“转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激活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活力,才是创新的内核。”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挥群众力量,汇集各类资源,成都多措并举:在加强引导上,成都设立社区志愿服务日,首发社区志愿者之歌;在机制上,出台《成都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建立职业化薪酬体系,让社区工作者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在经费保障上,创设保障与激励双轨并行社区经费机制,年投入15.9亿元用于微细公共服务项目。

    据统计,2018年,成都共有1.1万家社会组织、31家社会企业、16万注册社区志愿者、2000多支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着幼儿托管、四点半学堂、共享食堂等“家门口的服务”。

    一年多以来,很多居民切身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打开集纳147项服务的“天府市民云”软件,实现“指尖”办事,再不用下载一大堆软件,跑冤枉路;全市80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亲民化改造,居民坐在沙发上,喝着咖啡和办事人员面对面沟通……

    “如今,社区的资金使用、公益事业建设等,都交由居民代表进行民主决策,居民在议事定事中增进共识。”徐永强深有体会,人心更齐、社区更像家、社区工作也水到渠成。

    专家点评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

    成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做法政治维度有高度,行政维度有力度,社会维度有温度,实践维度有效度,比较维度有精度,展现出“1+4”的引领大格局:即顶层设计+加减乘除的一套机制,“加”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减”负担,实行准入制度;“乘”活力,让社会充满活力;“除”小我,让资金协同有效使用。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主任景跃进:

    成都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准确把握了从管理到治理的根本差异,由行政力量的驱动转变为党建引领和社会力量拉动,具有改革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如今,社治委成为成都常规性机构,在党的传统阵营里增设了新的职能系统,特别是通过党建方式,使基层党组织扎根群众,切实发挥出组织引领和服务的功能。

      【善治】

    四个关键词 社区发展治理纵深推进

    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区,吸引4300名外籍人士在这里安家,是全成都外籍人士居住最集中的片区。是什么吸引他们?

    在桐梓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有两位“洋”助理,来自美国的约翰和来自马来西亚的陈嘉敬,2018年,他们被聘为社区主任助理后,每天都要到社区报到,协调处理大小事务。

    桐梓林社区党委书记张家蓉介绍,桐梓林社区有“三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作为重要平台,构建各项制度满足境外人士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需求;邻里中心提供各项中外文化交流服务;境外人员服务中心提供外籍人士居留手续、驾驶证办理等政务服务,旅游、美食、租住等便民服务。

    这样的“国际范”场景,还将更多地出现在成都的社区生活中。今年1月,成都首次在市级层面系统出台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打造形成不同类别的国际化社区45个以上。

    彰显“国际范”,是成都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站在“无人区”上再出发的落脚点之一。近日,成都市委社治委对下一步的工作重心进行系统谋划――

    提升社区“感召力”。“换而言之,让美好社区生活更为居民可感知。”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解析,具体将紧抓“五态”,美化社区形态,实现城市有机更新;提升社区业态,营造高品质生活服务新场景;涵养社区文态,传承天府文化;提升社区生态,倡导低碳生活;塑造社区心态,让和谐文明之泉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在具体手段上,将深化“精细治理”。创新社区服务招引模式,营造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商业服务有机融合的社区服务生态圈;以智慧化手段推动养老、助餐、医疗、共享停车等服务在社区集成;构建党组织引领物业管理新机制。

    进一步提升社区“活力”。“我们将聚焦建设更加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该负责人介绍,一是聚焦人才,建设来源广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人才队伍;二是聚焦共建伙伴,深化社区“诉源治理”,让更多社会组织、社会企业、驻区单位等成为社区工作的“热心人”。

    专家建言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孙涛:

    要注意综合运用技术治理工具,让大数据为社区发展治理提供新思路,可考虑在全市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数据库和平台,集纳多项社区服务项目、社会企业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包雅钧:

    成都在社区发展治理的实践中,强调社会参与,如何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整合驻区单位资源,这些都考验着基层党组织的战略管理能力。这一是需要管理者对民心民意的尊重,彰显为民情怀;二是要善于找到某种公共价值,充分把握和发挥,凝聚人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