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IT男痴迷三弦琴 在古老艺术中发现新魅力
  • 成都IT男痴迷三弦琴 在古老艺术中发现新魅力

    时间:2019-03-09 18:38:22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吴梦琳

    日前,成都文化馆“走进艺术”2019年第六期活动,主讲人叶宇骄带领观众领略了民族传统乐器三弦琴的魅力。

    1987年出生的叶宇骄,本职工作是一名IT工程师。他从小学习二胡,后来接触到三弦琴,被这种传统器乐所吸引,便主攻三弦,如今他常年为成都国韵京剧社、成都昆曲社等担纲三弦演奏,也是成都为数不多的年轻的三弦琴演奏者。

    古老三弦琴独有魅力

    三弦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族弹拨乐器。据了解,四川广元罗家桥一个南宋墓中出土的伎乐石雕上,就有三弦演奏图。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如今形成了造型丰富、形制多样的三弦琴,音色委婉含蓄又厚重深沉,适合独奏、合奏和伴奏。

    叶宇骄因为从小学习二胡,对三弦琴就有所接触,在哈尔滨上大学时,跟着当地的京剧伴奏乐师专门学习三弦琴,才突然发现这种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从音色上来说,三弦没有琵琶的清脆圆润,没有古筝的华彩绚丽,也不似古琴淡定质朴,但它是件基调乐观开朗的乐器。”

    研究生毕业后,叶宇骄到北京工作,又专门找到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风雷京剧团等院团的老艺术家们系统学习三弦琴演奏。“那时一个人在北京,除了工作之外,基本上所有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三弦琴上。”叶宇骄说,随着学习的深入,自己也开始给一些京剧和昆曲表演担任伴奏。

    一次,在一个微信群里,叶宇骄上传了一段自己弹奏三弦琴的视频,一位群友主动申请加他为好友,这位群友,正是香港中乐团首席三弦演奏家赵太生。赵太生被誉为“三弦大师”,擅长将三弦琴从伴奏“配角”变为演奏“主角”,还曾创新性地在香港举办过三弦演奏会等。

    “作为京剧伴奏的三弦琴,和作为民乐独奏的三弦琴,在表现力、演奏技巧方面有明显不同。”叶宇骄告诉记者,此前自己主要是学习三弦伴奏,在赵太生指点下,开始练习三弦琴独奏。而除了演奏《大浪淘沙》《十八板》等传统曲调,叶宇骄偶尔也会跨界,用三弦琴演奏《燃烧我的卡路里》等现代流行歌曲,同样别有韵味。

    开始有更多年轻人关注

    2016年,叶宇骄回到成都工作,结识了成都国韵京剧社、成都昆曲社等社团负责人,在社团里兼职担任三弦伴奏。实际上,在成都,京剧和昆曲氛围不如北方浓厚,看到一个如此年轻的小伙子能够这么熟练演奏三弦琴,让这些社团负责人觉得有些惊讶。

    “刚回到成都时,认识的三弦琴演奏者也基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科班人员,很少有我这样年轻的业余爱好者。”叶宇骄告诉记者,但近几年,在德云社、王佩瑜等一批受到年轻人喜爱的传统曲艺、戏曲从业者的推动下,开始有更多人重新关注传统曲艺和戏曲。“例如去年开始,因为德云社的推广,《再探清水河》等这些传统小调重新火起来,很多年轻人听了,发现这些小调啊、评弹啊原来这么好听,愿意来关注传统曲艺和戏曲了。”

    现在,也有一批学生跟着叶宇骄学习三弦琴,基本都是大学生或刚毕业的年轻人。作为IT从业者,虽然工作很忙,但叶宇骄还是投入不少时间在三弦琴上,也会在社交平台上撰写一些关于三弦琴的知识普及文章。

    叶宇骄有5把三弦琴,除了两把是自己定做的之外,另外三把都是当初在哈尔滨和北京学习的老师们送给他的,希望他能够将这一传统民族乐器传承下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