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引回来 活下来 壮起来 仁寿县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有“钱途”
  • 引回来 活下来 壮起来 仁寿县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有“钱途”

    时间:2019-03-07 17:22:36  来源:  作者:

    潘建勇 本报记者 文铭权

    2月25日,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挂牌。这是我省百万人口大县中第一个成立的县级服务务工农民机构,41万在外打拼的仁寿人有“家”了!

    作为我省劳务输出大县、全国首批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试点县,仁寿近年来实施引才回乡工程,切实把在外务工农民创业项目引回来,并活下来、壮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2016年以来,仁寿共有13.8万人回乡就业创业。仅2018年,就有6200多人回乡自主创业。

    从3位仁寿务工农民的故事中,可管窥这个劳务输出大县的回引之路。

    打“乡情牌” 提高返乡创业发生率

    2月25日一大早,藕塘乡豆缝村的邹军就组织人员对果园内的柑橘进行春管。邹军1994年到沈阳市先后从事蛋糕、火锅等行业,一干就是20多年。“2018年春节,在沈阳参加了新春座谈会,听了县乡领导对家乡发展情况的介绍后,我就坚定了回乡发展的决心。”

    2018年4月,邹军回村租地520亩,投入300多万元发展柑橘,现在果园长期务工的达50多人,其中有10人是贫困人员。

    “近年来,仁寿在沈阳、昆明、常州、西宁等仁寿籍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均设立县驻外务工农民服务办事处。去年年底,陆续建立起流动党员党支部。”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刘刚介绍,为提高返乡创业发生率,该县建立和完善在外优秀人才数据库,每年到北京、广东、沈阳等重点城市召开座谈会,介绍家乡创业优惠政策。

    今年春节,仁寿县委、县政府邀请1500多名在外务工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参加“新春回归看仁寿”等座谈会,并组织考察参观。举行创新创业表扬大会,表扬返乡创业明星、创业新星200余名,其中包括16名优秀返乡人员当选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组织和引导返乡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

    “在沈阳的不少仁寿老乡都打算回来。”邹军说。

    “点对点”服务 确保返乡创业项目成功率

    “去年有500亩油桃总收入150万元。”这几天让仁寿联众种养殖专合社负责人蔡军开心的事还有:刚刚被评选为“眉山市创业新星”“仁寿县创业明星”……

    “多亏县农业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谈及3年前那场油桃危机,蔡军记忆犹新。

    2014年底,在外省经营超市多年的他回乡投资30万元种下100亩油桃。“2016年,本该进入丰产期的桃树却不怎么挂果,100亩果园只收了几千斤桃子!”这让蔡军焦虑万分。

    蔡军所在的始建镇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联系仁寿县农业局果树站站长李红章等专家来果园现场会诊下药,“还安排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蔡军说,2017年收获了近10万公斤油桃,如今他的油桃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

    “决不让一个返乡创业项目半途夭折!”仁寿县县长顾贵鹏介绍,为确保返乡创业成功率,该县选派1448名优秀干部、人才到各乡镇、村社区担任乡村振兴书记,对返乡创业项目“点对点”服务。同时,组建有100余名创业导师的团队,开展高校订单培训,让成功企业家“一对一”结对帮扶返乡创业者。

    目前,该县回乡务工农民建成专合组织709个、家庭农场525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户。

    心贴心服务 培育乡村振兴产业“主角”

    “初定3月底举行仁寿县首届牡丹文化节。”四川浩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漆波最近一直在忙着准备。2017年,漆波回到家乡洪峰乡永新村,投资2000多万元自建3000亩农旅融合的牡丹产业园。

    “目前在产业园长期务工的村民约80人,人均月收入约3000元。”洪峰乡党委书记余皎介绍,该项目采用“企业+家庭农场+农户合作社”模式,带动新型业主发展7000亩的产业基地,最终将形成特色乡村田园综合体,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龙头产业,为村民带来土地租金、务工、分红等多项收入。

    “其实我最初只计划种400亩。”漆波坦言,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给了他迅速做大做强的信心。

    记者见到,在400亩油用牡丹种植区,政府配套建了一个提灌站,配套建设道路1公里,而最让漆波感动的是,政府还在产业园里修了两个旅游公厕。

    为使返乡创业项目做大做强,仁寿强化服务保障,帮助破解资金、人才、服务等发展瓶颈,近4年来,全县发放各类返乡创业贷款4.82亿元,财政贴息1573.3万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