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高新区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剑指”企业融资降成本
  • 成都高新区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剑指”企业融资降成本

    时间:2019-02-19 17:27:55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8日讯(记者 陈淋)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营商环境提升显著。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全球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中国较去年提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位。

    作为中国新一线城市,成都正全力冲刺进入全球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前列,将2019年确立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

    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正不断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剑指”企业降成本。2月18日,记者获悉,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2018年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研究报告》,成都高新区“获得信贷”指标在所有区(市)县排位第一。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精准施策,通过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完善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018年,成都高新区依托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功开发创新型信贷产品“期权贷”和“股改贷”。前者实现投、贷、担有机结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后者则降低改制上市企业成本和上市压力。至此,成都高新区通过开发差异化债权产品,形成成长贷、期权贷、园保贷、壮大贷、新创贷、股改贷等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求的全生命周期债权融资服务体系。

    “截至2018年底,政策性贷款产品全年累计为区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210笔低成本贷款,放款总额超10亿元,同比增长104.7%。”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债权融资,成都高新区以政府出资产业引导基金为核心,引导各类社会资本集聚,形成涵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在内的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底,15只产业引导基金投资成都高新区企业超过150家,在投余额超21亿元,全年累计引导社会资本对90余家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98亿余元。

    在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成都高新区还以“财政之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企业轻装上阵。早在2017年,成都高新区发布金融新政20条,支持企业通过创新债权和股权融资方式发展壮大,对加入成都高新区企业信用数据平台并获得贷款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债、企业以租赁方式融资、获得专业股权投资机构100万元以上股权投资的中小微企业分别给予相应补贴,并对企业境内外上市或并购重组给予一定奖励。

    “以盈创动力为窗口,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政策全面实现了网上申报+企业‘最多跑一次’模式,在设立廉政防火墙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2018年成都高新区累计超700家(次)企业获得逾1.4亿元财政资金补贴。”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聚集了大量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旦不能及时获得资金‘输血’,企业发展将陷入停滞状态。”成都高新区在搭建全生命周期投融资体系破解企业“融资难”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贴息补贴等金融扶持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赴境外融资,推进资本开放合作,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也大力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制定和出台VIE上市认定标准,将其纳入政策覆盖范围,提升企业境外上市积极性。争取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审核便利化试点,实现资本项目资金结汇收付管理从事前审核到事后核查的转变,大幅提高企业结汇资金使用便利化程度。同时,以西部首个双币基金――韩投基金(KIP)为纽带,推动资本开放合作,截至2018年末,韩投基金共在全球范围投资13家企业,其中注册落户成都高新区企业6家,投资金额合约1.09亿元人民币。

    “随着国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区内成长看好的企业冲刺资本市场的热情高涨,企业上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政策的精准‘把脉’和资金的及时‘补位’,让更多有上市谋划的企业降低登陆资本市场的成本,实现‘加速跑’。”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成都高新区将聚焦金融资本供给,继续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产融合作国际化水平提升等方面先行先试,释放科技金融政策红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推成都高新区打造中西部地区创新创造、投资兴业的首选地。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