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推进绵德一体化发展 绵阳德阳签订合作大单
  • 推进绵德一体化发展 绵阳德阳签订合作大单

    时间:2018-11-27 19:01:24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德阳11月27日讯(记者 周鸿)继德阳与成都签订一系列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后,德阳又与绵阳签订了合作协议。两地将从基础设施、创新、产业、公共服务、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快推动绵德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协同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开放平台政策更加高效、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实现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共建区域基础设施

    加快两地快速通道建设

    根据协议,将启动研究成都经金堂至德阳至绵阳城际二线铁路项目。推动成都经金堂至三台城际铁路前期工作。

    两地共同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铁路公交化运营,增加成绵乐城际铁路通勤班列,缩短发车间隔,优化发车时间,力争实现两市之间成绵乐客专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加快推进G5高速公路德绵段扩容、德阳中江至遂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研究德绵大道、S108成德绵大道等城际快速通道,共同推进绵中―中金―金简仁快速通道建设,形成两市至天府机场的快速通道。

    加快推进德阳至绵阳南郊机场快速通道规划研究。推进德阳金科大道、金河路、G108破庙子接科技城大道连接线项目建设,打通两地“断头路”。加快川渝输气大环线(元坝至德阳段)项目建设。

    提升全面创新能力

    探索建立边界试验区

    共同推进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全创经验交流工作机制。鼓励涪城―罗江、安州―绵竹、三台―中江接壤区深度合作,在规划编制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公共服务协同、产业协同、体制和政策协同、生态环境建设协同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试验。

    推进军民融合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共同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大力推进创新成果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产业化。协同推动绵德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共同推进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做好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协同、协作。加强关键共性技术跨区域联合攻关和转化,共同发展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推动产业务实合作

    深化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

    加大企业间合作,支持两地优质企业加强项目投资、产品配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鼓励民间资本或民营企业参与对方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造。

    协同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产业协作发展新模式,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饮料和化工产业等重点领域合作。

    共同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执法交流合作,深化文化旅游产业合作。以三国文化、古蜀文化、运动休闲文化、佛教养生文化等为载体,共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动成绵乐高铁旅游联盟互动协作。

    支持两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对方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农副产品配送基地,共建现代农业园区。支持两市优质农产品进入对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支持安州区、罗江区共同推动隐海香主题康养项目建设。

    加强金融合作,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到对方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建设投融资平台。

    共享优质公共服务

    实现教育医疗人才等信息共享

    积极支持两地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鼓励两地医疗机构建立跨区域医疗联盟,探索开展远程会诊协作,推进两市同等级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医疗卫生专家库,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互派进修学习,协同推进两地基层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试点工作。

    深化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异地核查认证,拓展认证渠道,增加认证点位。推动放宽公积金异地购房使用政策。深化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逐步简化备案流程,扩展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点位。

    推动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公共就业服务协作共建和公共服务共享,推动人才交流信息互通、人才引进平台共建、专技职称证书互认。

    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联防联动,加强两地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的共享应用。开展人工影响天气跨区域合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能力。

    此外,两地还在大气污染防控、水环境保护、土壤污染联防联控、环境保护执法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