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9月敬业奉献“四川好人”王维铁:铁肩担道义 忠诚铸法魂
  • 9月敬业奉献“四川好人”王维铁:铁肩担道义 忠诚铸法魂

    时间:2018-10-11 15:13:09  来源:  作者:

    王维铁标准照

    四川新闻网泸州10月10日讯(阮碧 袁渊 记者 岳东)10月10日,记者从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获悉,古蔺县人民法院二郎法庭庭长王维铁(已故)被评为9月敬业奉献“四川好人”。

    2018年8月11日凌晨1时35分,四川省古蔺县人民法院二郎法庭庭长王维铁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生命定格在了49岁。

    王维铁生于1969年6月,汉族,四川省古蔺县人。1991年参加工作,2008年经公招进入古蔺县人民法院,先后在民事审判第二庭、观文人民法庭担任书记员、助审员和审判员,2014年12月担任二郎人民法庭负责人,2015年11月任二郎人民法庭副庭长,2018年1月任二郎人民法庭庭长。

    光荣榜

      伏案垂眸 只愿天下无讼

    曾经当过老师、律师的他兜兜转转之间,最终与法官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热爱这份神圣而庄严的事业,让他在基层法院扎下了根。

    据民二庭庭长回忆,他喜欢钻研案件,每每遇到复杂疑难案件,都会主动请教。经常看见他中午和休息日待在办公室看书、写判决书。

    后来,因工作需要,他被派到二郎法庭主持工作,他自己常说:“我每周至少工作50个小时 ,白天处理庭务、接待当事人、主持庭审,文书全靠晚上、休假日加班制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苦,全国基层法官都有同样的压力,现在多处理点案件,以后案件就少了。”为了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办好每一件案件,他几乎常驻法庭,偶尔周末才回家。

    二郎法庭办公用地比较紧张,原本他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但出身农村的他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为了方便老百姓办事,他主动和两位助理挤在一间三十平方不到的办公室里。

    基层法庭案件并不复杂,虽然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他深知办好案件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见到最多的就是书,除了法律,还有历史、经济、文学等,涉猎范围很广。

    “他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加班,年轻人一般加到八九点就休息了,而他很多时候会加班查阅卷宗、赶写判决直到十一、二点甚至凌晨一两点。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除了听见窗外蛐蛐和蝉鸣声,还能听见他压着嗓门咳嗽的声音”。

    “王庭长怕吵着我们,尽量压低了声音,但宿舍就在隔壁,哪会听不到呢,这咳嗽是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的,哪能睡得好呢?”谈起这些,他的同事泪眼朦胧。

    鞠躬尽瘁 临行不忘初心

    2018年5月初,王维铁明显感觉到自己身子不行了,经常咳嗽到晚上无法入睡。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他于5月29日向单位请了假,在妻子的陪同下到重庆、北京检查治疗。

    检查结果出来了,像一记重拳打在家人心里――肺癌晚期!妻子的第一反应是不能让他知道,一定要瞒住!在家人的沟通下,亲人、同事都没有告诉他这个残酷的事实。

    为了不让法庭工作拖后腿,看病期间,他依旧坚持在法庭工作群里通知相关人员参会、上报资料、案件排期、提醒法庭同事及时安装和应用文书纠错系统。

    请假去重庆看病前,他告诉庭里的同事,自己短时间回不来,案子要办起走,多办点,这次生病可能要半年以后才能回来。

    当古蔺法院院长一行前往重庆看望时,王维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领导,对不起,最需要人的时候我生病了,我的工作堆起了。”

    生命不休 独角兽拼搏不止

    王维铁心系群众、恪尽职守。一颗定纷止争的心,容不得半点懈怠,病重期间,仍放心不下庭里的工作、还未办完的案件、帮扶的贫困户。

    去外地看病之前,他一直没有到大医院进行正规检查,就在乡镇卫生院开了些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的药。据他的书记员说,他那一段时间差不多一边开庭一边输液,真的是用生命在工作。

    他的微信名叫“铁维王”,是同事眼中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从重庆医治回来以后,他悄悄回法庭收拾自己的东西,没让任何人知道。这其中,还带走了贫困户案件的部分资料回家办理。同事们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抽屉里有很多强效止痛药。后来才知道,他是疼痛难忍,逼不得已买了止痛药,一边吃药,一边工作。

    在外地治疗期间,他还在病床上坚持写了判决发回二郎法庭,在微信上把判决思路、扶贫任务发给同事,让他们先做前期工作。

    他一直放心不下还未办结的案件,从重庆回家没几天,就把书记员叫到家中,当面跟他的书记员交代一件建设施工合同的案子。他连说话都吃力,说完上一句要休息近一分钟才能说下一句。案子还需要核实哪些问题,收集哪些材料,他吃力地说着,书记员流着泪记着。

    [1][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当事人给王维铁送锦旗

    公正司法 天平的价值在民生

    作为革命老区的子女,王维铁将对法律的信仰内化为职业的价值目标,始终用心守护着红色热土的公平正义,无怨无悔!

    2015年11月20日上午,东新镇建东村村民王宜强给王维铁法官送来一面“公正严明,办案如神”的锦旗。感谢他多次细心走访,勘验现场,最终还原事实真相,并依法作出了公正判决。判决后,被告经督促主动向法庭交付了判决确定款项。一桩经村组多次调解未果的案件得到了圆满处理。后来原告又主动向古蔺县法院寄送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人民法院“维护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2015年12月8日上午10时,二郎镇隆滩村陈胜忠老人蹒跚地走进二郎法庭,哭诉其子女不尽赡养,生活困难。王维铁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细心询问情况。了解老人的困境后,他当即自费为老人购置了油、米等生活用品送到家中。并在隆滩村委巡回开庭审理了此案。临行前,老人泣不成声地连说:“谢谢人民的好法官,谢谢党……”

    2016年,正值新年农历正月初八,一个陌生的电话从福建泉州方向打来。张某和杜某某在泉州打工相识,婚后张某独自在泉州生活数年,因两人长年分居,感情破裂,张某便起诉杜某某离婚。王维铁通过电话告知张某,要按程序递交诉状,缴纳诉讼费用,领取传票参加庭审。张某说路途遥远,时间太紧,希望法院能够减轻她的诉讼负担。同时向王维铁暗示,可以给他一笔费用,委托他代请律师。这些都被他一口回绝。王维铁对张某说:“暂不用请律师,可以省去一大笔费用。等我去和被告沟通之后再说。”就在当天,王维铁和同事一起去了丹桂镇杜某家中,通过耐心沟通,释法明理,杜某同意与妻子调解离婚。随后,张某当场支付了5000元抚养费,并向婆婆递上了1000元慰问金。仅用一趟行程就办完了自己的离婚案件,让张某始料未及,在离开法庭的当天,她向王维铁打来电话:“庭长,十分感谢你们,欢迎来福建,再见。”

    2016年年初,在办理明某平与被告古蔺县二郎镇铁索桥电厂、明某彬、古蔺县二郎镇石榴村二组、雷某等人承揽合同纠纷一案时,由于该案案情复杂,涉案当事人较多,为查明事实,还原真相,王维铁和同事多次到古蔺县二郎镇石榴村和文明村走访了解,勘验现场,做了大量笔录,为下一步的庭审做了充分准备,最终,该案得以妥善解决。

    2016年4月24日,上午刚审理完一桩案件,王维铁马不停蹄与同事赶赴贵州省瓮安县。一路上他用手机为驾驶员导航,经过七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赶到被告赵某住地。在警车上,原被告双方签署调解书,一桩分居多年的离婚案终于尘埃落定。赵某坦言,“离婚的事整整拖了十年,深感遗憾,感谢王法官千里迢迢赶来,让这件事有了着落。”

    在二郎法庭的那几年,他一直坚持秉公办事,依法办案,既注重法理,也讲究情理,不偏不倚,明断是非。

    住院治疗期间,他给庭里的同事发微信,“如果新式制服下来了,一定要给我收好,等我回来以后穿。”可惜,他再也没有机会穿上新式法官制服……

    “王法官是个大好人,他为什么就这样走了,上天不公”“这样两袖清风、依法办事的好法官为什么就走了”“他是一心为民的好公仆”……他走后,和他接触过的很多当事人、律师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纷纷感叹道。

    王维铁同执行局干警商谈审执一体事宜

    脱贫攻坚 法院人责无旁贷

    “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古蔺县的庄严承诺。在这场力度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中,古蔺县法院所有干警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忘我工作。

    王维铁身上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他是古蔺县最偏远贫穷的椒园镇苏门村李德松等5户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

    为了他的帮扶户都能如期实现脱贫,他忍着病痛的折磨,审判工作之余,奔走在乡间小道,入户为贫困户讲解政策、制定脱贫计划、沟通联络感情。他用心用情,把贫困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

    “他经常在早上天不亮就出门,包里揣着2个鸡蛋、一瓶水,匆匆忙忙就下乡扶贫,直到晚上7、8点才回到家”,他的妻子回忆说。

    他的帮扶户李德松,家里十分贫困,涉及到一件遗产继承纠纷案,为了帮李德松处理好这件事,他在生病前就多方奔走,直到去外地治疗,仍放心不下,多次交代同事抓紧把事情处理好。

    在得知他生病住院后,李德松多次向院里提出要到医院看望,要给他送两瓶自家的蜂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真爱无言 不负天下负佳人

    在住院治疗期间,为了让他能安心治病,妻子对他说:“你好好养病,不要担心钱,实在不行我回家把房子卖了给你看病!”

    “儿子现在上大学了,家里多亏贤惠的妻子里里外外照应着”,他经常这样对同事说。

    “他对家庭很负责,儿子上初中时,每天晚上都会在家里督促儿子写作文,然后他自己在电脑前逐字逐句进行修改。”他的妻子含泪说到。

    参加工作到现在,他从来没给领导提过任何要求。有一次他和书记员闲聊:再过两年,想向组织申请调回院机关,离家近一点,多陪陪妻儿。可惜,他还未来得及向组织申请,就已长辞于世。

    面对妻子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对自己病重期间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向木讷的他,躺在病床上向妻子招了招手,竖了个大拇指!

    苦中作乐 有趣的灵魂尚在

    近年来,法院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法官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基层法官处于矛盾纠纷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当事人,办案压力大,很多一线法官时常会感到身心俱疲。

    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每每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理应为这份事业感到光荣,人也便豁达和开朗了许多。

    他不善言辞,却懂情趣。法庭楼上的花草平日里都是他在浇水、修剪,鱼缸里的两条金鱼也基本是他在照料,直到住院他还一直叮嘱同事要及时给花草浇水、给金鱼换水。他还喜欢画漫画,至今在他的家里仍摆放着许多他生前的漫画作品。

    曾经当过老师的他,平日里喜欢以当下法院干警的工作常态为素材创作一些打趣好玩的打油诗,发在工作交流群里,活跃气氛,让干警在繁忙之余收获了许多快乐。

    一次扶贫归来,他兴致勃勃录制了一首《爬海歌》 的视频发到了法院工作交流群里,他唱起这首纳溪民歌时显得特别喜感,院里的同事时常拿这个开他的玩笑。

    如今,大家再也没有机会听他唱一次《爬海歌》了,再也无法在办案和扶贫途中读他写的打油诗了。但他那首《爬海歌》的视频至今仍被很多怀念他的同事和朋友精心保存着。

    公堂明镜 荣誉何其浅薄

    2015年以来,王维铁受理各类案件数达到891件,判决案件205件,调解撤诉率达到70%。法定审执限内结案率100%,平均审理天数35天左右,公开裁判文书400余份,裁判文书100%上网。同时,积极开展二郎人民法庭“阳光型、效能型、服务型”人民法庭试点工作。得到了上级法院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在担任二郎法庭副庭长、庭长期间,二郎法庭先后荣立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的“集体三等功”,古蔺县人民法院授予的“先进集体”等荣誉。其个人也先后荣获“全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三等功”“办案标兵”等称号。

    荣誉的光环在当事人和贫困户眼中远没有他司法为民的情怀更让人刻骨铭心,远没有他脚踏实地的平凡更璀璨耀眼。

    大地无声,青山无言……他匆匆地走了,来不及带走还没有看完的法律书籍,来不及完成还没办完的案子,甚至来不及和敬他爱他的贫困户、同事、朋友道一声别。

    没想到他从重庆转到北京治疗时在机场发的那句“俺老铁去也”,竟一语成谶。不到两个月,他就永远地离开了。

    铁肩担道义,忠诚铸法魂。王维铁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公正司法的理念、清正廉明的品德、默默奉献的精神,将对人民的热爱、对司法使命的担当牢牢扎根于思想里、扎根于骨子里,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法院人奋勇争先、砥砺前行!(古蔺县人民法院供图)

    首页 上一页[1][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