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新时代.脱贫攻坚榜样】致敬扶贫路上的英雄:余情绵绵,芬魂不朽!
  • 【新时代.脱贫攻坚榜样】致敬扶贫路上的英雄:余情绵绵,芬魂不朽!

    时间:2018-10-11 15:12:45  来源:  作者:

    余芬牺牲在这条路上。摄于2018年3月

    余芬生前留影。

    四川新闻网泸州10月11日讯(记者 岳东 摄影报道)“您放心,我们一家人已经脱贫,日子越过越好。”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泸州古蔺太平镇走马村村民周应华叮嘱家人一定要到县城去看望一位恩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不仅是周应华,整个走马村都念念不忘同一位恩人。

    也不仅是走马村,泸州全市32场巡回宣讲报告会,小品《吃年饭》、舞蹈《山花烂漫时》、歌曲《扶贫路上忆芬芳》等文艺作品,《余芬的故事》系列丛书,《余芬的故事》纪录片电影等陆续问世。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只为缅怀同一个人。

    她就是,四川省古蔺县扶贫干部、共产党员余芬同志。

    不畏困难倾情扶贫 她践行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

    2017年,已经被划定为国家级贫困县长达23年的古蔺,全县117个贫困村已脱贫67个,11.91万贫困人口脱贫7.5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6%下降到5.7%。这个成绩,凝聚着许多余芬这样的扶贫干部的心血。

    她穿着朴素,走进贫困户家中,锄地、挑水、打扫卫生,一句老人家、一句大兄弟、一句小幺妹儿,喊暖了人心,喊近了距离。看到吴仁芬老人和她智障的儿子周光文,连签个名都不会,她便握住他们的手一笔一划地教会了他们写名字。

    她手握扶贫“五件宝”(一本记账簿,一个微信群,一个电话本,一套扶贫方案,一条增收路子)进村入户,仔细记录着每个贫困户的困难和需求。

    她扶贫的走马村,目前已引资2000万元,建成甘蔗加工企业,已种植甘蔗3000亩、花椒500亩,大多数家庭参加了专业合作社,有了稳定的增收项目。在近四年结对帮扶的11户贫困户中,有5户改造了危房,3户实现易地搬迁,12人落实养老保险和低保补贴,6人实现就业,全部稳定脱贫。

    不胜不休锐意扶贫 她凸显共产党人先锋模范作用

    36岁贫困户周应华的妻子患尿毒症去世,留下了十几万元债务。周应华和76岁的老父亲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一度丧失了生活信心。余芬一次次劝他用好政府补贴,解决安居问题。周应华一开始很抗拒,说根本没办法筹集修房款。余芬不灰心,继续讲政策、说道理、掏心窝。“困难是短暂的,挺一挺就过去了!”周应华最终动了心。在房屋修建过程中,余芬帮他协调补助款,赊来建材,安装抽水机、引水管,联系好心人捐赠家具。余芬牺牲10天后,周应华的新房子建成投入使用。他泪水涟涟地回忆说:“是芬姐让我圆了新房梦,是她给了我生活的信心!”

    贫困户王新应父亲早亡、母亲年迈。他成天东游西荡,36岁还在打光棍儿。余芬看到他把衣裳拴在腰间,帮他解下衣裳重新穿好,让他看手机拍出的吊儿郎当相和穿戴整齐相,唤起他的自尊心。余芬鼓励他说:“幺儿哥,拿出精神来,我帮你联系个活儿干,再帮你说个媳妇。”通过一次次走访、谈心、带他参加脱贫培训,很快成了合格的“杀猪匠”,还买了整套工具送他。王新应3个月就杀了30多头猪,挣了4000多元。

    打开余芬生前在微信上建的“帮扶对象工作群”,“群主”余芬的微信头像和聊天信息频繁出现,那是在2017年12月24日之前……

    [1][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余芬生前的办公桌,整齐摆放着的扶贫手册,窗台的腊梅吐絮芬芳。

    生前记录的扶贫手册,诠释了余芬认真负责的扶贫精神。

    尽其所能全力扶贫 她肩负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2017年4月至12月,余芬到走马村开展扶贫工作30多次,折算工作日50多天,远远高于“每月不少于2天”的包保要求。

    2017年中秋节,余芬和丈夫原计划去北京大学看望上学的儿子,因为忙于扶贫取消了行程,没想到失去了一家三口最后团圆的机会。

    余芬的丈夫陈开政是古蔺县中医院骨科主任。余芬经常拉着他利用休息时间一起下乡扶贫。几年来,陈开政为联系村组贫困户义务诊治200多人次,捐赠的药品达到3000多元。周应海的腿骨折、吴仁芬的老寒腿、周国明的肺气肿・・・・・・村里但凡有个头痛脑热,找到他,他都一一耐心诊治。

    她编过十多年《古蔺文艺》,担任县作协副秘书长,认识文化界很多朋友,于是发动他们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先后辅导了40多个贫困学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捐款五千多元资助贫困学子付益、邱元亮圆了大学梦。

    二十八年一心扶贫 她秉持共产党人的纯洁初心

    2017年12月24日,余芬想到贫困户吴仁芬和胡克勋家的电视机坏了,而且第二天是吴仁芬老人过生日,决定趁周末给他们送去电视机。她把自己家的一台电视机拆下来,又到市场上去买了一台,当天下午等陈医生做完手术后,就让他驾车送自己进村。到达走马村之后,本来可以按照吴仁芬老人的意思,把电视机放在路边,等老人自己把电视机搬回家。余芬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坚持要丈夫开车上山,把电视机送到老人家里,不幸发生了意外……村民事后说:“也许在路边等一等,不亲自把电视送上山,芬姐就不会出事!”“也许周一再来,芬姐就不会出事!”然而,再多的“也许”,也挽不回余芬宝贵的生命……

    古蔺是革命老区,红军将士坚定理想信仰、献身党和人民事业的革命精神,在余芬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化为她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的扶贫坚守。也是她长期对理想信念的自觉坚守,支撑着她走完扶贫“最后一公里”。

    她奋战在乌蒙山特困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战线28年,生前多次受到组织表彰肯定,牺牲后被追授追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和“四川好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兢兢业业、献身扶贫的不懈追求,用宝贵生命书写了一曲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乌蒙壮歌”。

    首页 上一页[1][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