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寻找先锋艺术与市井生活链接 混在成都居民区里的文化小院
  • 寻找先锋艺术与市井生活链接 混在成都居民区里的文化小院

    时间:2018-09-30 12:34:15  来源:  作者:

    唐子晴 本报记者 吴梦琳

    8月24日晚,在成都青羊区东城拐街一片老居民区里,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集火实验室热闹非凡,舞蹈、敲鼓、诗歌朗诵、绘画……各类艺术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前来参观的观众,既有摇着扇子的社区大爷,也有路过驻足的市民,还有专程前来的爱好艺术的年轻人。

    4年前,建筑师刘洋夫妇将一个寻常的街道工厂厂房进行保护性修复和改造,命名为集火实验室,定位于公共的艺术空间,希望能够探索先锋艺术与市井生活之间更多链接。

    在市井和潮流之间找火花

    狮马路上,一处有着斑斑驳驳印记的铁门旁,挂着“集火实验室”几个铜制小字。走进去,是一个大大的开阔空间,三四圈彩色的木质小椅,以及一个木质结构的升降舞台就是屋子里主要的家具和装饰。

    这里,原本是一个上世纪60年代左右兴建的工厂,后来废弃了。2014年,建筑师刘洋和妻子Judy发现了这里,他们利用两年时间,将房屋进行加固,对墙壁进行重新粉刷和清洁,尽量秉承“旧物再利用”,把荒草杂树变成装置艺术品,砖头和木板重新制作成家具,改造成一个公共的文化空间。改造完成后,留下很多原本的痕迹,仍能感受到过去的气息。

    集火实验室一出门便是街道,周边都是普通民居,饭点儿时候,甚至能闻到家家户户炒菜的喷香。从外观看来,除了房顶改为彩色玻璃天窗较为独特,这个文化空间与周围的居民区的环境十分相融。但就是这里,音乐会、戏剧、舞蹈、展览、观影会等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十分频繁,还有不少先锋的艺术活动的尝试。

    Judy告诉记者,之所以选址在这样的居民区中,且取名为实验室,他们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基于城市社区,同时为艺术、文化和创新类人群提供交互和展示的文化交流平台,在市井和潮流两者之间,找到火花。

    一回生二回熟

    如今,关于文创艺术与社区营造的共融等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集火也已进行了诸多尝试。2016年年底,他们策划了一次特别观影会:把坝坝舞和独立短片混搭在一起。对于这样充满“魔幻色彩”的另类搭配,大伙都充满期待和忐忑。活动还没开始,跳坝坝舞的们和社区街坊就早早地来了,来观影的还有短片导演和文艺青年。

    当天放的短片之一《人民公园》,拍摄对象正是成都坝坝舞群体。“让普通人来看影片中被记录的‘自己’,虽然不一定能看得懂,却都特别津津有味。”Judy告诉记者,影片放映完,现场人剩下一半,接近50人,其中一半仍是社区群众,甚至窗外还一直站着几位街坊,翘首看了一晚上。“这让我们感到不小的惊喜和满足,因为久经独立影展的几位导演表示,这个成绩在独立放映史上是很可观的,很多独立放映最后都留下不到10个人。”

    这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活动的反馈度也越来越高。例如“集火市集”,潮人和社区居民们在一起,在音乐会和诗歌朗诵中买卖交换生活小物……67岁的社区居民肖隆颖,就把自己家里的一台上世纪70年代的收录机,带到市集上,吸引不少年轻人来围观。

    今年5月,集火还举办了一项名为“火种计划”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把周一至周四全天的空间使用权,开放给通过筛选的实验员,无论是天马行空的艺术家还是社区里的普通人,都可以提交申请进行一场属于自己的艺术“实验”。

    当然,一些过于现代和先锋的活动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在Judy看来,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带有普及作用。“我们特别希望周围的居民,退休的,下班的,带着孩子的,趁着遛弯儿的功夫来晃一圈,接触艺术,丰富生活。”Judy说,一回生二回熟,打开门和窗,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更多认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