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蒲江出土漆 四川地区唯一发现反映古蜀丧葬制度礼器
  • 蒲江出土漆 四川地区唯一发现反映古蜀丧葬制度礼器

    时间:2018-09-01 18:50:09  来源:  作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

    摄影刘陈平

    我现在刷的是生漆,是为了把断裂部分更好地粘接起来。”8月31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修复师陈福梅正对一件长2.08米的“桨形器”进行修复。黑底红漆,绘有卷云纹和勾连纹,这支形似船桨的木漆器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等待新生。

    这件诞生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木漆器,出土于蒲江飞龙村船棺墓。因其外形似桨,最初被认为是船棺中的“船桨”。12年来,经文物保护专家对其逐步进行保护、修复和考证,最终确定其应为丧葬祭祀中的礼器――(注:读音为sha),这是四川地区唯一被确定反映古蜀丧葬制度的礼器。

    修复师正对漆进行修复

    船棺墓内“桨形器”原为丧葬礼器“”

    从历史文献看,丧葬礼仪中用的制度始于周代。就是羽扇,古装剧中皇帝背后的大羽扇就是的形状。作为丧葬礼器,在王室贵族出殡时做引导的仪仗使用。下葬时,随墓主人埋入墓室。

    距今大约2200多年前,这件“”应是墓主下葬时的随葬物。那时的它,不仅颜色更为艳丽,上面还缠有羽毛。“类似一种具有礼仪性的扇子。”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馆员杨介绍说。

    该漆长2.08米,形制完整,于2006年出土于蒲江飞龙村船棺墓。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出土10件类似器物,如河南信阳楚墓和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长柄羽。对比尺寸和保存情况,飞龙村船棺墓出土的漆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尺寸最大的一件。

    漆黑底红漆,绘有卷云纹和勾连纹

    船棺里仅存一支 古蜀人的与众不同

    早期的为铜制,主要出土于西周和春秋早期诸侯国君和高等级贵族墓葬中。战国时,一般贵族也开始用作随葬品。“因木材相对更易获得,南方楚地盛产生漆,制作漆器也更精美,一般贵族就改用漆了。”杨说。

    飞龙村船棺墓出土的漆与其他地方出土的有所不同。一是在于其数量,二在于其使用方式。根据目前考证研究,飞龙村船棺墓出土漆的形制、纹饰均与楚文化类似器物比较接近。但对比细节,楚地出土的一般成对出现,而飞龙村船棺墓的却仅有一支。

    对此,杨有两种猜测。一是可能墓葬曾经被盗,造成另一支的消失;另一种可能,则是蜀国在接受楚文化影响的同时,也进行着改进。

    “比如,在我们发现的底部存在榫头和销钉,推测用于固定。也许对的使用,楚地和古蜀也有差别。”

    漆的保护比修复更复杂

    脱水保护需3年 保护比修复更复杂

    刚出土时,漆通体髹黑漆,并覆有红色朱砂彩绘,但已断裂为四截。保护修复并考证其功能的过程,工作人员花了大约12年。杨介绍,从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时间,工作人员主要对其进行清洗、脱盐和饱水保存。

    2015年,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成都工作站正式揭牌,2016年开始采用业内公认最为成熟的复合乙二醛法对其进行加固、脱水处理。“它埋入地下2000多年,地下水慢慢渗进去,达到饱水状态。现在,要让水排出来,又不能让它收缩变形,所以要用现代高分子材料逐渐渗透进去。”杨说,这是个既进又出的过程,通过高分子材料与水进行置换,高分子材料缓慢渗透的同时,器物内部的水分也被逐步置换出来。

    直到今年初,漆才完成脱水处理,开始进行修复。“就这件漆器而言,保护比修复更为复杂。”杨说,未来一个月内,它将彻底完成修复。

    四川地区唯一反映古蜀丧葬制度的礼器

    通过对飞龙村船棺墓出土“桨形器”的保护修复和考证研究,确定其为丧葬祭祀中的礼器――。这是四川地区唯一被确定反映古蜀丧葬制度的礼器,为古蜀丧葬制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

    “通过保护修复过程中的考证研究,我们确定了这件器物的名称和功能,丰富了对古蜀丧葬礼仪细节的认识。”杨说,目前,考古专家对古蜀时期丧葬礼仪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这件“”,推测是古蜀 开明王朝时期用于出殡时的礼器。

    杨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礼制可以根据《礼记》文献资料进行推测复原,是出殡时在棺枢两侧起装饰作用的礼仪用品,所以多成对出现。古蜀开明王朝时期的丧葬礼仪中,的使用方法如何,目前未有定论,或许是出殡时走在棺枢前面起引导作用。

    “古蜀船棺葬具外形大,是如何将其下葬的?的使用方法是否和中原地区一致?这都需要后续研究。”杨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