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共享健身房来了:全程自助按次消费 24小时营业
  • 成都共享健身房来了:全程自助按次消费 24小时营业

    时间:2018-08-28 21:14:29  来源:  作者:

    ●互联网+健身房●支付灵活●价格优惠●24小时营业

    王林 本报记者 寇敏芳

    近日,成都市民李鑫友来到家门口的共享健身房,打开手机APP,扫码,开门。这个名为“趣跑吧”的共享健身房开在社区里,扫码就能锻炼。

    在成都,这样的共享健身房已有近百家。和传统健身房不同,共享健身房采用自助健身方式,按次消费或按时消费。它的出现,给“年卡预售”为主的传统健身房经营模式带来了挑战。

    互联网+健身房 全程自助按次消费

    与传统健身房华丽的装修和高大上的接待服务区不同,“趣跑吧”健身房紧凑小巧,2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摆了12台跑步机,划船机、滑雪机、哑铃、杠铃等健身器材也一应俱全。

    来健身的李鑫友选择了一台跑步机。再次打开 APP、扫码、支付10元钱,机器的显示器亮起,运动开始。

    这是开在成都市青羊区时光俊园小区的一家24小时营业的“趣跑吧”门店。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器材显眼位置贴有二维码和设备使用说明,微信扫码就能启动门禁、售货机、储物柜、健身器械等。门店没有工作人员,设备按次收费,私教通过线上扫码购买和预约,全程自助。

    一个月前,李鑫友发现这家开在社区内的自助健身房,很快成为忠实粉丝。“可以利用零碎时间锻炼,适合我这样的奶爸和上班族。”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共享健身概念兴起,涌现了一批像级猩猩、觅跑、抖吧等共享健身创业品牌。用户无需办年卡,按次消费,自助健身。目前“趣跑吧”已在成都布局8家门店,“趣跑吧”创始人刘永彬预估,成都现有共享健身房约20家。

      瞄准行业痛点 分食万亿产业大蛋糕

    共享健身房的出现源于市场驱动。《2016-2017年中国健身行业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健身人口以年均增长率10%的速度递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全国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

    万亿市场蛋糕,却喂不饱健身房。据成都市休闲健身服务行业协会统计,仅去年成都就有100多家健身房开业,但也有相同数量的健身房倒闭。协会会长王远江认为,主要原因是传统健身房盈利模式单一,“很多投资者冲着预付制来,想赚快钱,一旦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只能关门。”绿动健身俱乐部负责人张家成告诉记者,传统健身房95%的收入来自会员付费。

    共享健身房则打破了预付制。记者统计市面上近10个共享健身品牌,基本以按次或按时消费为主。平均运动一次花费10元至20元。创业投资平台毕友网创始人郑海峰看好共享健身房:“打破预付制,用互联网方式,以低成本的优势,将会在海量增量市场中,快速收割年轻健身用户。”

    不仅便宜还方便。微信运动数据显示,“80后”“90后”群体运动轨迹以社区附近为主,而不少传统健身房把门店开在商业圈和写字楼里。“共享智能健身房与小区物业合作,主攻‘小而美’,实现了碎片化健身。”王远江说,《四川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对共享健身房来说是一个机遇。

    市场仍需培育 不是行业颠覆是模式互补

    虽然共享健身房解决了传统健身房的部分痛点,但仍难对行业进行彻底颠覆。

    刘永彬发现,互联网健身企业的运营模式还存在不少短板,行业内部分共享健身房处于亏损状态,“研发经费占健身房运营成本的一半,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另外虽然健身可以实现无人,但是健身房仍需管理员负责关灯等杂务,增加人力成本。”

    刘永彬正在尝试用技术降低成本,升级后的“趣跑吧”,运动高峰期,传感器会实时监测室内二氧化碳含量来调整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到了晚上,运动器材会通过识别和确认场馆内无人从而实现自动断电。未来还将在平台上销售健康餐和运动鞋服。

    “新兴健身房不是取代传统,而是互补发展。”王远江说,在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新型健身房对行业服务水平提出新要求,将助推健身产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