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耗时7年 百米长卷 揭秘“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上的人气画作
  • 耗时7年 百米长卷 揭秘“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上的人气画作

    时间:2018-08-25 18:34:08  来源:  作者:

    巨幅熊猫长卷引观众驻足。

    8月24日,“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的第二天,记者再探展馆,人气不减。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那幅用宽屏LED屏幕呈现的水墨长卷《生生不息》。雅安宝兴县、雅安碧峰峡、乐山、都江堰、九寨沟……大美山川间,一只只黑白相间的萌宠精灵或卧,或立,或于山间漫步,或于水中嬉戏,栩栩如生。

    还在布展期间,著名策展人陈小波就专门向记者介绍了这幅由四川九寨画院院长童昌信创作的《生生不息》。“这幅画特别好!它的原作长106米、高0.63米,上面一共有163只形态各异的大熊猫。”陈小波下决心要让北京的观众欣赏到,但这么大的一幅画,如何能完好无损带到北京,又能找到可以完全展开的展厅呢?“最终,我们节选了其中最美的那一部分,通过影像来呈现,这样既保证了容量,更保证了原作的真实感。”记者在现场看到,画家笔下的大熊猫不仅逐一亮相北京,更通过科技手段,在LED屏幕上动了起来,既震撼,又好看,更生动,令这一作品成了现场的“人气王”。

    这幅原作,画面从雅安宝兴县夹金山走笔,至九寨沟收尾,途经四川30多个风景区。2009年,童昌信在画完32米卧龙长卷后,就萌生了创作一幅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百米长卷。打定主意后,他开始了历时一年半的漫漫采风路。“我从雅安宝兴夹金山开始,沿着1869年法国传教士戴维神父把第一只大熊猫推向世界的宝兴邓池沟教堂一路向东,途经四川30多个主要风景区的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长廊,到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九寨沟,往返数千公里收集素材。”忆往昔,童昌信很是感慨。在掌握了大量创作素材后,他正式动笔创作此长卷,2015年10月,完成了这幅巨作。

    谈及最终确定入画的这些地方,童昌信说,他经过深思熟虑,挑选的都是承载了大熊猫文化的关键之处。“宝兴县的邓池沟教堂,是1869年法国生物学家、传教士戴维神父让中国第一只大熊猫走向世界的地方,从这里让世界认识了大熊猫;雅安碧峰峡,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三大基地之一,能够展示回归大自然的大熊猫,诠释大熊猫故乡的自然风貌与大熊猫的和谐共生;而成都的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都江堰的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卧龙大熊猫神树坪基地等,能够很好地展示我们对大熊猫的饲养、繁育、野化培训、放归的研究过程和成果。”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杨琳 肖姗姗 余如波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肖雨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