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大气十条”2.0版启动研制
  • 成都“大气十条”2.0版启动研制

    时间:2018-08-08 14:29:18  来源:  作者:

    成都环保工作“半年报”

    今年1月1日-7月23日

    空气

    优良天数同比增加6天

    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地表水

    水质有所好转

    劣Ⅴ类水质断面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

    固体废物堆存场所

    已完成基本情况调查

    建立了13个问题清单和台账

    目前正组织限期整改工作

    查处

    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42件

    行政处罚金额共5257.26万元

    昨日,市环保局召开新闻通气会,晒出成都环保工作情况“半年报”:今年1月1日-7月23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6天,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上半年,地表水水质有所好转,劣Ⅴ类水质断面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开展市域内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基本情况调查,已建立了13个问题清单和台账,目前正组织限期整改工作;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42件,行政处罚金额共5257.26万元。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版“大气十条”2.0版已启动研制,将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以及秋冬季污染防治,精准施策,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大气

    PM10、PM2.5、O3均值浓度都下降

    1月1日-7月23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33天,同比增加6天,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主要污染物PM10、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7微克/立方米、54微克/立方米,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值第90百分位数为167微克/立方米,PM10、PM2.5和O3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0.3%、10.0%和5.6%。总体而言,目前成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

    劣Ⅴ类水质断面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

    与2017年同期相比,1-6月,成都市地表水水质有所好转,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7.5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6.5个百分点。

    建立了13个问题清单和台账

    1-6月,集中力量开展了全市86家省控、255家市控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信息录入工作,开展成都市域内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基本情况调查,排查企业67家,涉及堆场点位87个,建立了13个问题清单和台账,目前正组织限期整改工作。

    [1][2]下一页 尾页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问:稍早前,省环保厅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5%,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聚焦到成都市,到202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是什么?实现难度大不大?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省环保厅提的“到2020年,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5%,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是对全省范围平均水平的目标。

    而成都是一个超大城市,人口密度大、经济体量大,要达到这个目标是极其困难的。因此,省上综合考虑省情、市情,以及可操作性,给成都下达的目标要求是: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降到5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全年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也不意味着能完全避免重污染天气。原因是,作为大气污染的外因,气象条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华东地区的某些城市早在2016年PM2.5年均浓度就降到了5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也超过了70%,但在2016-2017年的秋冬季,因为不利气象条件,全国大范围出现区域性重污染天气时,这些城市乃至整个华东地区也未能幸免。

    不过,近些年成都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在持续好转。以防治压力最大的秋冬季为例,根据成都市环科院做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效果评估报告,成都市2017-2018年秋冬季的重污染天数为9天,与2016-2017年秋冬季相比,不但重污染天数减少十多天,而且重污染天气发生时间推迟、重污染天气过程持续时间缩短、污染过程发生次数减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6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针对2018-2020年),进一步增强治污措施的广度、深度和力度。该计划被认为是2013年“大气十条”的延续,标志着大气治理第二阶段正式开启。

    成都正在谋划,在吸收国家新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按照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成都市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以及秋冬季污染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首页 上一页[1][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