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16天昼夜不停紧急抢险 宝成铁路顺利抢通
  • 16天昼夜不停紧急抢险 宝成铁路顺利抢通

    时间:2018-08-08 14:23:58  来源:  作者:

    7月28日17时,随着21010次货物列车“呜”的一声长鸣,中断行车16天的宝成铁路终于胜利抢通,全线恢复通车。7月以来,陕西省略阳县境内持续降雨,出现了30多年来的最大洪水,7月12日21时45分至13日11时,宝成铁路王家河至乐素河区间,山体发生连续崩塌,7.5万立方米塌体涌向铁路,宝成铁路中断行车。

    千人抢险 与时间赛跑,与水害抗争

    灾情发生后,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一指挥下,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立即启动防洪应急预案,快速组建集团公司调度中心抢险指挥组和水害现场抢险指挥部,组织1100余名抢险队员、60余台抢险机械奔赴现场,和时间赛跑,与水害抗争。

    一侧是重峦叠嶂的秦岭山脉,另一侧是浊浪滚滚的嘉陵江水,自然环境十分艰险。

    穿越秦岭主峰的宝成铁路素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此次崩塌的山体基本都是灰质页岩,不透水,强降雨后易形成鼓包,造成山体崩塌。

    加之抢险现场多次频繁降雨又造成山体坡面反复坍塌、落石,发生了大型滑移式“V”型崩塌,坡面出现持续的蠕动变化,地质灾害极其严重。

    应急方案 “削方减载”给大山拉网

    为制定科学的抢险方案,西安局集团公司会同铁科院、铁一院、铁六院、中铁西北院等单位专家对地质进行勘察,制定自上而下以“削方减载”为主的应急抢险方案,通过清方、爆破、修便道、削方减载、喷浆、挂网等方式,加快清理塌体,对山体进行加固,防止再次塌方。

    在抢险现场,设立抢险“指挥部”,建立“临时线路所”,组织车、机、供、电、辆等20余家单位,夜以继日、连续作战。

    7月25日中午,已在抢险现场待了12天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西安工务机械段工程师杨利涛利用下山吃午饭的时间,介绍了这次抢险的流程。他说,抢修共分为五个步骤:清方、爆破、修建便道、刷方减载、喷浆和装网。

    崩塌处山体陡峭,大型机械根本无法进场。“削方减载”是抢险首要工作――就是由工人爬上垮塌山体,用铁锤和钢钎将松动山体上的浮石敲掉。爆破则主要针对部分悬空容易掉落的整体岩石。

    修建便道是指在原本陡峭无路的塌体两侧修建人工便道和施工便道。7月20日,北坡上山人工抢修便道和南坡上山机械抢修便道全部打通,并在坡面顶部修建了长116米、宽4米的最顶部第5级抢险作业平台,大型机具已经上山开展清方减载作业。

    刷方减载是将不稳定坡边挖去,使边坡稳定。而喷浆是用水泥砂子和成砂浆将塌体粘住,填塞裂缝,避免雨水灌进山体鼓包。

    喷浆同时要给塌体挂上防护网,一种是主动防护网,相当于把大山抱住。另一种被动防护网,可以直接接住滚落的石头。通过这些方式把坍塌的大山兜起来,防止再次出现坍塌。

    杨利涛说,宝成铁路要通车,首先必须实现工程上的两个硬指标,一是滑坡范围内危石土方清理完毕并全部喷浆,面积大约是一万平方米。二是两处7-8米高破碎的反坡要挂上防护网,两处面积共600-700平方米。

    在抢险期间,共开行抢险列车621趟,先后进行10次爆破,累计削方减载12万余立方米,修建抢险便道1.8公里,安设主被动防护网3.3万平方米。

      夜以继日 他们这样加固大山

    为清理崩塌坡面危石,铁路部门成立“蜘蛛人”排险队,拴上安全绳,攀上陡峭的滑坡体,用铁锨、洋镐挖掉松动的石块;组织“担山人”每天背负700余斤的重物,将石灰、水泥等运往山上,确保物资供应及时;组织“喷浆人”利用喷浆机给大山外层喷上水泥,形成稳固外壳,保护坡面地质。

    此外,百余名“摆渡人”“点灯人”“网山人”每天通过对讲机协调行动,昼夜鏖战,全力投入抢险。

      担山工 一天往山上背700多斤重物

    “担山人”主要负责往山上搬运物资,每天要背十五六趟,最重的一袋水泥50公斤,每天要背十五六趟。

    负重上山每一步都很艰难,尤其半山腰有一段路特别难走,需要抓着安全绳,一步一步往上挪,这是最危险的一段路。加上头顶烈日,“担山人”往往汗流浃背,汗水将水泥粉末粘在脖子上,干了以后都揭不下来。

      蜘蛛人 挂在百米悬崖清理危活石

    “蜘蛛人”主要对线路上到山顶、下到沟底进行巡查,必要时要用绳子悬挂着,用钢钎、风镐敲掉崖壁的危石和活石。

    28岁的田欢是汉中工务段乐素河桥隧车间乐素河检查工区工长,这是他第一次在垂直高度120米-200米的作业面当“蜘蛛人”。他和工友们分成小组,至少三人一组,在山上找好大树和安全桩系好绳子后,两人看管,一人下绳。下绳时要非常小心,有时候踩到了活石,人一打转身体完全悬空,而脚下就是滚滚的嘉陵江。“起初很害怕,后来习惯了。”田欢说。

    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轮流下4-5次,每次一个小时。这些90后小伙,皮肤晒成了古铜色,胳膊上留着作业时的新旧划伤。

      喷浆人 给大山外层披上“铠甲”

    “喷浆其实就是给大山外层喷上水泥浆,然后形成稳固的外壳,就像披上‘铠甲’一样。”参与抢险的西安工务机械段副主任王真介绍,喷浆前要对整座大山进行查验,不光要看挖掘机整修过的山壁,还要仔细观察山体侧面是否还有崩塌的可能,排除完所有隐患后才能开始喷浆作业。

    喷浆作业是一项集体工程,王真拿着对讲机一直在协调各组人员,山下的发电机、空压机一起行动,山上的作业人员将水泥、砂子放进喷浆机,操作员对准山体便开始了喷浆作业,均匀地将速干水泥喷洒在需要浇灌的山体上。

    网山人 把山网住,就是把安全网住

    “网山人”的工作,就是给山体危石区全部“罩”上防护网,防止山上石头滚落。用抢险人员范宝帆的话说,“把山网住,就是把安全网住。”

    每天要在山上钻50个孔,铺网200平方米。他们用的是巨型钢索大网。铺网之前,工人们首先要操作钻眼机在山上打眼,25岁的穆超说:“抱着50斤重的钻眼机,特别费力,一般人真的拿不下来。”伴随着电钻声,腾起一阵阵刺鼻的粉尘,粉尘糊在工人们脸颊上、脖子上,他们黝黑的脸看起来脏脏的,笑起来,皱纹特别明显。

    7月25日晚7时,穆超仍在“扛料”。“每天都要喝三四瓶藿香正气水,感觉自己吃不消……但是,宝成线是通往四川的必经之道,我回家就是从这里过去的,一想到我的父老乡亲没法回家,我就难过,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我们早一天抢通,老乡就能早一天回家,我也就能回家看儿子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智综合《华商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