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科华北路一健身房变“空房” 房租、会员余额欠上百万
  • 成都科华北路一健身房变“空房” 房租、会员余额欠上百万

    时间:2018-08-08 14:23:48  来源:  作者:

    张先生的周末时间全用在了一件事上:维权!连续两天,他都和一群有着同样遭遇的伙伴待在一起,希望合力追回在健身房预存的会费。但他们甚至都没有见到老板其人。

    7月19日,张先生在位于科华北路65号世外桃源广场的一家名为“全日健身”的健身馆办理了会员卡,并充值1500元。然而仅仅过去3天,健身房便人去楼空,大门也被一块厚厚的木板封上。“这里的会员有好几百,涉及金额至少几十万。”

    前有麓山国际社区的“乐健汇”健身房跑路,后有天府新谷润博健身房易址引发消费者担忧……近年来,成都的健身房处于井喷状态,但成都休闲健身服务行业协会会长秦大川告诉记者,“每年关的店不亚于每年开的店。”盲目投资、用会员预存费维持经营等“空手套白狼”的操作,是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案例

    科华北路全日健身关门 房租、会员余额欠了上百万

    这个周末,张先生和他的维权伙伴们连续两天来到健身房前,希望要回自己还未使用的会费,但均无结果,期间甚至连老板的人影都没有见到。

      交了钱才3天 健身房就关门了

    “太气愤了,交了钱才3天,锻炼了3次,就不见人了,大门也被封了起来。”张先生介绍,本月19日,见该健身房正在做促销活动,便办理了一张会员卡,加上部分私教课程,总共1500元。但23日,当他再次到健身房时,却发现大门已经被厚厚的木板封了起来。

    与张先生同样遭遇的还有小刘。“我是今年5月份办的卡,因为已到学期末尾,就想等过完暑假9月份再正式开卡锻炼,结果一次都没有锻炼人就不见了。”小刘是川大的学生,因距离不远,价钱相对实惠,就在健身房办了卡。他称,身边不少学生也在这里办了卡。

    见大门被封,老板及工作人员也不知去向,张先生等建立了一个维权群,并将号码写在健身房前的木板上。“现在已经有170多人了,实实在在要维权退钱的有140人,涉及会员卡余额和私教余额差不多近30万元。”张先生说。

    “另一个问题是,明明健身房要关门了,还在搞活动促销,只要999元,这就是故意来圈钱的。”张先生质疑。

    房租欠了八九十万 物业称“我们也是受害者”

    29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找到了这家位于世外桃源广场的全日健身房。记者在现场看到,健身房的大门被一层木板封上,原本在门口一侧的吧台也被挪动了位置,堵在大门前,另有多名会员和广场物业人员聚集在此。

    “健身房是我们封的,欠了至少8个月的房租,有八九十万,我们也要找他。”现场物业人员说,该健身房2016年开业,但从2017年到目前有多个月的房租和物业费没有缴纳。去年底就通知了全日健身房老板马先生,但一直拖欠。

    “这几个月,健身房也不是完全不交费用,因为一停水停电,他就会交一两千应付着。”该物业人员表示,一开始出于支持园区的创业,一直宽限着,但是现在已经欠了90多万,公司已无法再继续提供支持。“现在这种情况,我们也是受害者。”

    物业工作人员表示,早已经提前通知,健身房老板也已签字,如果不给清欠款,就只能封门,健身房里的器械等则用来填补一部分房租费。

    不止一家 前有“乐健汇”跑路,后有“润博”换址

    当下,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增大,健身房也多了起来。与此同时,纠纷也从未断过。单今年以来,成都商报记者就已接到多起“健身房跑路”的投诉,以及多起退款难的纠纷。

    不久前,成都商报就曾报道位于成都麓山国际社区的“乐健汇”健身房跑路一事,众多会员几千上万的会费被“打水漂”。而健身房老板始终处于“失联”状态。记者调查发现,健身房不仅欠下巨额的房租物业费用,还陷入多起诉讼,就连当初的装修款也一直没有结算完毕。

    除了张先生遭遇“交完钱难健身”的尴尬外,天府新谷润博健身房的会员刘女士也一度遭遇退款难。据刘女士介绍,2017年年底,她在这家健身房办理了会员卡,买了24节私教课,240元/节,今年6月正式上课,按照合同约定,9月15日前上完课程即可。

    “我只上了8节课,还余16节课。”刘女士介绍,“但健身房突然说要停业了,要搬走,没有给个说法,又不退钱给我,只是说要冻结课程,等到他们选到新地址了可以过去。至于新地址选哪里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继续营业也不知道。”为此,刘女士还曾找到工商部门投诉。按照课程计算,目前,刘女士还剩下3840元的健身费用。

    昨日,记者来到润博健身房。吧台前已经张贴出了公告,称由于天府新谷2、3号楼将拆除,7月29日起暂停营业。在此期间,会员剩余有效期将作冻结处理,待新地址选定装修完毕后进行时间返还。

    对于刘女士的情况,一名工作人员介绍,29日上午已经为刘女士办理了部分退款。“现在对刘女士这样情况的会员,我们都会按余款60%进行退款,但按合同其实是不能退的。”记者从物业处了解到,近期确实将对2、3号楼进行拆除。

    究因

    投资200万的健身房 如何一步步“负债”?

    “健身房倒闭是因为经营不善,每个月房租过高,不是卷款逃跑。”全日健身老板、成都全日健身服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马先生对成都商报记者说,“一个月房租12万元,而公司一个月总经营额最高才20万左右,碰到淡季才10多万,有时候连房租都不够。”

    据了解,成都全日健身服务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创办,总投资200万元,每月需向物业交纳房租费12万元。

    “前期开业时,我们健身房运营还好。但到后面为了发展,需要进行市场宣传、积累会员等活动,在运作管理等方面渐渐就出了一些问题。尤其到了12月后进入淡季,公司运营状况渐渐不佳。”马先生表示,“每月12万的房租成了压倒健身房的最后一根稻草。”

    马先生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上个月开给员工工资8万多,这个月共卖了60多张卡,一张卡999元,加上一些私教课程的费用,总共收入14万多。“除去员工工资,连剩下的房租都给不起。”

    累积下来,欠物业的房租费总共高达80多万元。马先生表示,在这期间,他把名下的两套房和车子都已售出,来尽一个公司法人的义务,填补公司经营不善。“我的工资也一直没有拿。”

    关于被质疑明知健身房可能被封,仍大力促销会员卡“想卷款潜逃”,马先生称,这是一种正常的经营行为,不存在促销。7月只卖了60多张卡,实际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用资金弥补房租。

    虽然的确提前得知物业可能会封门,但抱着“尽力一试、起死回生”的想法,一直正常运营。“最后确实是跟物业协商不下来,被强制封门。”他表示,不管什么时候,临时关门都会有一部分会员利益受损。后面只能走司法程序,法院怎样判就怎样判,该资产变现就资产变现。

    有人空手套白狼 “每年关的店不亚于开的店”

    近年来,成都的健身房发展处于井喷状态,尽管具体的数量尚无准确统计,但每年增加的健身房和健身工作室的数量惊人。与此同时,健身房突然倒闭、会员不知如何维护权益、老板消失的现象也频频见诸报端。行业井喷,为何却率曝跑路?

    两大原因:盲目投资+竞争激烈

    “每年关的店不亚于每年开的店。”具有多年健身房经营经历的成都休闲健身服务行业协会会长秦大川介绍,近年来,健身房的数量的确在增加,但在增加的同时,由于部分健身房抗风险能力弱,最终导致其关门倒闭。

    秦大川介绍,总的来看,健身房倒闭跑路频发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有一些健身俱乐部存在盲目投资的情况,投资时对于回报期望值太高,但最初资金准备又不足,抗风险能力弱,最终在大开支和小回报之间出现资金断裂,难以维持;二是,在同行的竞争上,一个老店旁突然开一个新店,可能对方设备好、环境好,会产生一些混乱,出现恶性循环。“这两种情况是最为普遍的。”

      一个顽疾:用会员预存费维持经营

    “不少健身房的经营还是相对传统的长期卡预付消费,半年、一年、两年。因为健身房的投资较大,要进行运转,都会采用会员卡的形式,进行预存费用,以此来维持经营。但如果经营环境不好,生意不好,本身资金准备不足,抗风险能力就会变差,在维持开支上就很容易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会员也就自然会受到影响。”秦大川说。

    成都商报记者曾了解到,健身行业正是由于采用预付消费的方式经营,一些店还未开张,就开始拉会员办卡,而部分店可能在收完会员费后跑路。有业内人士称,收到会员费用后会留下部分作为第一家店的运营,剩下部分再投资到别的店,如此往复,而一旦资金断裂即无法继续。对此,秦大川介绍,确实有这样“空手套白狼”的操作,“但不是多数店都能这样操作,毕竟抗风险不行。”

      探路

    健身房消费年卡如何约束?有草案建议经营者应提前30天告示

    业内人士表示,全民健身成为一种潮流,在此背景下,健身人数增加带来的健身行业井喷是必然。但是,健身房的开办不能以跟风为前提,而应该对资金投入、盈利模式、抗风险能力有完整评估。

    健身房靠低价销售会员卡、用预存费用无法长久支撑运营,必须在模式上创新,根据受众不同需求提供课程,创造二次消费点创收才更可行。

    在最易引发纠纷的预付卡环节,也有国内城市在探索管理方式。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上海正在准备对单用途预付消费卡进行立法,并拟建立统一的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协同监管平台,归集经营者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发行、兑付、预收资金等信息,加强对该种类消费卡的管理。而健身房的消费年卡,正在此列。

    2017年12月2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了《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草案)》,草案规定,经营者决定停业、歇业,或者因经营场所迁移等原因影响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兑付的,应当提前30日发布告示,并以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通知记名卡消费者。消费者有权要求退回卡内余额。

    成都商报记者 杜玉全 实习生 廖晓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