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青铜背后的礼乐文化
  • 青铜背后的礼乐文化

    时间:2018-08-08 14:09:17  来源:  作者:

    解惑

    □本报记者吴晓铃

    青铜鼎、簋、尊……8月6日晚,“秦蜀之路 青铜文明展”上,那些精心排列组合的青铜器,揭示着商周时期的贵族,是如何成为“钟鸣鼎食”场面的主人。

    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是盛物容器,还是宗庙礼器,尤其周代为巩固王室统治,建立了严密的礼乐制度。青铜食器、酒器等的数量、种类和组合是身份贵贱、等级高低的标志。在《春秋公羊传注疏》中,曾这样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展览执行策展人魏敏介绍,鼎和簋是西周社会礼制生活的核心,是“明尊卑、别上下”之标志。西周实行列鼎列簋制度,鼎和簋在使用时有严格规定,以奇偶数相配,按大小依次排列,代表主人身份和等级。由于周公为免重蹈商纵酒而亡国的覆辙,命康叔在殷商故土卫国宣布禁酒令,所以周人礼器,尤重食器。此次展览中,周代的青铜器有鼎、壶多种,就体现出周代重食、轻酒的文化特色。

    不过,酒在周代并未被完全禁止,他们赋予了酒器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周礼中,不同的酒应盛于不同容器中,身份地位不同之人,饮酒器也各不相同。此外,酒器不仅有装酒和饮酒的,还有调酒器、温酒器等,成为当时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外,展览中的水器,包括盘、等,也体现出中国古代在祭祀中的重要礼仪。据介绍,盘是盥器,即洗手用的水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沃盥”的记载。沃盥,即洗手,以或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

    此次展览中,一组西周云纹编钟也颇受注目。据介绍,西周各种礼仪活动中常有配乐,不同身份等级、不同场合、不同时节的用乐制度也有严格规定,西周还设专门职官分掌乐事。这组编钟,就属于《周礼・春官》中乐器“八音”之一的“金”的类别。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