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高质量发展看四川】德阳:确保到2022年年度进出口总额超过270亿元
  • 【高质量发展看四川】德阳:确保到2022年年度进出口总额超过270亿元

    时间:2018-08-08 14:07:44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德阳8月7日讯(记者 周鸿)德阳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策源地之一,从不缺乏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在前不久举行的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德阳提出要打造改革开放高地。

    “打造改革开放高地,外贸发展必定是核心、关键。”德阳市商务局局长冯军表示,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德阳将进一步夯实外贸发展基础,提升外贸规模,确保到2022年年度进出口总额超过270亿元。

    壮大产业支撑 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

    资料显示,德阳拥有航天宏华、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国机重装、龙蟒钛业、德电子等一批外经贸龙头企业,基本形成石油设备、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器件等四大外向型产业集群。

    “德阳作为四川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年度出口连续十年位居全省第二,产品遍布137个国家和地区,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品优势显著,石油钻机、钛白粉出口全国第一。”冯军介绍,今年1-6月,德阳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3.3亿元、同比增长9%,总额位列全省第三;完成出口38.2亿元,稳居全省第二。

    面对开放型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下,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目标:全面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开放新优势,确保到2022年年度进出口总额超过270亿元。

    “要优化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支撑。”冯军表示,支持推动石油设备、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器件以及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传统优势外向型产业建设各层级外贸示范园区、基地,提升产业集聚能力。依托本地产业基础和优势,培育一批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加快引导培育德阳市先进材料、汽车零部件、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壮大产业集群支撑。支持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结合产业优势和“一带一路”市场需求,加强战略对接,推动全方位合作。

    同时,加强外向型企业招引,挖掘存量培育增量。支持现有外贸企业提高外销比例,鼓励内贸企业开展外贸业务。引导外贸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研发,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培育品牌产品,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提高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引进力度,进口生产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源性产品,促进技术进步、工艺升级;扩大消费品进口,满足消费者高质量生活需要。加大非自营贸易转化,引导在市外代理进出口的企业,鼓励建立自有渠道;对结转出口或为市外企业提供配套生产产品企业,鼓励承接自有订单。全方位提升德阳市外贸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加快平台建设 建设对外贸易“朋友圈”

    在冯军看来,德阳虽然是全省多年的外贸强市,但开放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势必将对外贸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冯军表示,将从开放平台建设方面、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国际经贸关系等方面入手。

    目前,德阳与成都“共建国际铁路物流港并创建国家开放口岸”和德阳“新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经纳入省委全会《决定》。德阳市建设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方案已基本成形,进入送审程序;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开,申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建设前期工作也全面启动;德阳国际物流港建设加速推进。

    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经贸关系上,德阳将推动以国机重装、航天宏华、东汽、东电等龙头企业海外销售平台为基础,借力专业外经贸智库、行业商(协)会等服务机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更多的国(境)外分支机构、营销网点,鼓励企业建立“海外仓”、子公司、办事处、商务平台、专卖店、展示中心等。

    同时以“万企出国门”为抓手,积极参与进口博览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投洽会等大型经贸投资促进平台活动,以会为媒,助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深化与台港澳地区经贸合作,全方位拓展德阳对外经贸往来“朋友圈”,扩大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回旋空间,尽可能降低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