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发现蜀身毒道 两千年来从四川出发一路向南的国际通道
  • 发现蜀身毒道 两千年来从四川出发一路向南的国际通道

    时间:2018-08-08 14:06:38  来源:  作者:

    开栏语

    穿越千年时空 解码南方丝路

    这是一条商贸之路,让蜀锦、茶叶远销外域;

    这是一条交流之路,将四川、印度一线相连。

    这更是一条文化之路,中原文明、三星堆文明、古代南亚文明等文化在这里相交、相融。

    这就是蜀身毒道,也叫南方丝绸之路。一代代四川先祖用智慧与汗水,让这条令世界瞩目通道更为璀璨。

    专家学者研究它与青铜人像的关系,追问张骞、司马相如、诸葛亮在这里的故事,探寻古蜀人的“朋友圈”到底有多远。

    曾经,这条路上商贩熙熙攘攘,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推动着古代四川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今,四川通往东南亚等地区的交通已四通八达,航线、港口、高速公路将各地紧紧连接。

    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悠久的南方丝路也将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在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下,这条藏着古老智慧的道路上,又将发现哪些宝贵经验、迎来何种历史机遇?为此,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派出采访团队,行程万里,全面探寻这条曾为四川带来繁荣的古老通道。

    今日起,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重走丝路”大型系列报道――《四川出发一路向南》推出“发现蜀身毒道”系列报道,用短视频、VR技术、航拍、交互体验等融媒体报道方式,深度解码新时代下的南方丝绸之路。

    贩夫走卒,马帮铃响。

    从秦汉时期开始,南方丝绸之路点燃一代代人的热情,从熙熙攘攘的商贾,到张骞、司马相如等名流,这条蜿蜒的古道和驿站,不仅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也记录着繁华,记录着四川与外界、中国与外界的文明碰撞与融合。

    两千多年后,这条中国最古老的国际贸易通道,被命名为南方丝绸之路。

    古蜀人是如何跟“外国人”做生意的?川茶、蜀锦曾是外域王室的轻奢品?这条被弃古道还会有哪些四川经验与机遇?

    日前,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省社科院研究员段渝教授,成都著名诗人、作家凸凹,以及云南省永平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张继强,做客“封面圆桌”,共同解读这条从四川出发,经云南,入缅甸、印度甚至中欧,并带来经济繁荣、文化融合的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到底是个啥?

    丝绸之路,是汉使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由中国通往欧洲的陆路通道,因丝绸贸易火热而得名。

    但其实,在这条通道开辟之前,四川已有了一条通往缅甸、印度,连接欧洲的通道,被称为:蜀身毒道。

    “蜀身毒道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省社科院研究员段渝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这条通道的起点在成都,分为多条支路,再到云南大理汇集,经保山等地前往缅甸、印度,并连接地中海东岸。

    为啥会选择成都做起点?

    著名诗人、作家凸凹认为,从历史来看,成都在当时是蜀地的经济中心,也是最大的绣、铁、盐贸易市场,各地赶来的商人在这里交易,又将收购到的产品带往各地,往南一支最终走出了蜀身毒道,也成为国内到海外最近、最早的一条通道。

    如今,蜀身毒道上还有不少驿站旧址。

    “但它最开始还是商道,主要用于民间的外贸生意。”凸凹说,最后当权者在得知这条道路后,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利益,以及军事战略需要,将原本狭窄的商道进行拓宽、设立驿站,让它成为一条官道。

    [1][2]下一页 尾页

      四川人的生意火到了海外?

    提到做生意,浙江、福建是绕不开的话题。但鲜有人知的是,历史上的四川人在做生意方面,其实一点儿也不逊色。他们不仅在国内经商,还将产品远销海外,甚至成为王公贵族的奢侈品。

    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记录,“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入市。”

    “蜀身毒道也因此得名,蜀是四川,身毒即印度。”段渝说,在公元前一百多年,汉武帝派张骞出西域,张骞在大夏,也就是阿富汗一带,见到了蜀布、邛竹杖等四川物品,一问方知都是经印度运来的。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曾提到蜀锦,称“黄润细布,一筒数金”,说蜀锦以黄色品质尤佳,价值也最高。在纱、罗、绫、绢、缎等11种丝织品中,最高级的就是锦。由于价格昂贵,在古时一般只有皇室贵族、达官贵人才有钱使用。

    为了让四川的产品“走出去”,四川和来往四川的商人、马夫,就这样牵着驮满货物的马儿,行走在蜀身毒道上,用血汗走出了这条连接西方的民间商贸通道,将蜀锦、茶叶、竹杖等物品卖到云南、缅甸、印度等地,又将异域的琉璃、海贝等物品带回国内,让四川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南方丝绸之路有哪些文化碰撞?

    除了海内外贸易,这条通行数千年通道,还带来一次次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从现在考古发现来看,蜀身毒道开通可追溯至商代。”段渝告诉记者,在广汉三星堆发现大量青铜雕像、黄金面罩、权杖等,这些文化因素在四川找不到源头的,很可能就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传来,说明四川文化很早就在吸收外域文化了。

    凸凹也认为,三星堆出土的海贝,与印度洋一带的一样,证明这条通道在三星堆时代就已通了。而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经济交流势必会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一个有关古蜀王子的故事,也与南丝路有关。”凸凹说,古蜀开明王朝被秦国攻破后,蜀王子开明泮沿着通商道路,带三万军民花了数十年时间,最终在越南一带建立瓯雒国,自称安阳王,“如此规模迁徙,也把四川文化一路带到多地。”

    此外,在古梵文文献里也记录了,因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沿途不少地方文化、服饰出现变化。

    当然,历史上也有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历史名流入蜀,以及佛教文化的传入等,都绕不开这条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文明的道路、文明的线路,也是一条中华文明交流、民族迁徙的线路。”

    云南省永平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永平县文联主席张继强告诉记者,成都新都区人杨升庵被贬发配到大理,并在古博南(永平县)驻军戍边,其为云南带来的古蜀和中原文化,也大大影响了云南文化的发展,“杨升庵游历云南,写出了诸多著作,可以说,有了他,才有了大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云南历史的详细记述。”

    借古道东风 寻找四川经验

    如今,南丝路古道已没了昔日摩肩接踵、富贾云集的场面。

    在凸凹看来,南方丝绸之路的消失,是因为汽车发明之后,新建的公路越来越多,逐渐将这条通道淘汰,“时间大概在清末时期开始。”如今的四川,从飞机、铁路,及公路的省道、国道,再到高速路网,让往南的速度大大提升,南方丝绸之路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

    “但这并不妨碍对南丝路的探访和研究。”凸凹认为,四川能成为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在这条道路上往来,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不断交融,蜀身毒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向南开放,是四川古代一向的发展策略。”段渝也认为,这样的经验直到现在也值得学习,往南可连接东南亚地区和印度等国家,再远可与西亚、欧洲产生联系,既能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也可以与这些地区、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尤其是在加强相邻国家的友好关系,共同发展好经济和文化,南方丝绸之路上,有着数千年的经验值得去发掘和探索。”蜀身毒道名词解释

    这是一条起于现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孔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据《辞海》,“身(yuán)毒(dú)”为古印度的别译,见于《史书》《汉书》。

    蜀身毒道由灵关道、五尺道、黔中古道、永昌道等四条古道组成。由于始于丝织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并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它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刁明康 李强 韩雨霁

    首页 上一页[1][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