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恩阳“小民政”撬动“大民生” 精准施策助推村民幸福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恩阳“小民政”撬动“大民生” 精准施策助推村民幸福

    时间:2018-06-02 20:43:53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巴中6月1日讯(李朝维 记者 李桃 摄影报道)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恩阳建区五年来,民政部门以“小民政”撬动“大民生”,底线民生保障从“兜底救助”向“精准救助”转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成为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的“及时雨”、党群关系的“爱心桥”和脱贫致富的“助推器”,以一个个事例、以一组组数据、一幕幕图景,助推了恩阳脱贫攻坚工作。

    刘大强的新居

    用心帮扶感动民心

    5月20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恩阳区下八庙尖山村,见到了74岁的低保户刘大强。此时气温有些高,他弓着腰在家门口的自留地上种菜,得知记者来意后,满脸皱纹的他放下锄头,领着记者让其去家里瞧一瞧。

    刘大强边走边向记者介绍,家中只有他与老伴俩生活,以前居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中,出行条件极为不便。“以前家中种些粮食,勉强过得温饱。随着年龄越来越高,身体大不如从前,老伴身体也不好。”刘大强提起裤脚,“你看,这些年,他的腿被摔断三次,目前钢针还在腿上,我只能做些简单的农活。”

    刘大强本有一儿一女,女子外嫁多年,家里过得较为平淡,逢年过节空闲回来瞧一瞧。自儿子结婚后,常年外出务工,生有三个女孩,家里过得勉强。但儿媳家中属独生子女,前两年亲家生病较重。“儿子也就承担起照顾两个家,重担全压在儿子身上,这个家也过得异常拮据。”

    该镇民政办得知刘大强一家的情况后,严格按照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原则,及时将刘大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同时村里也将他评为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改善了一家人的居住环境。”刘大强指着墙上的政策明白卡讲,农村低保有效缓解了家里的生活困境。

    刘大强指着政策明白卡向记者介绍享受低保过程

    精准施策聚焦困难群众

    “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转变思路,改种植变养殖。”目前,他们一家已脱贫摘帽,正奔在致富的大道上。据该村78岁的低保户杨淑芳讲,儿子和儿媳智力都有问题,一家人生活相对困难。“民政干部每逢重要节日期间,他们送来大米、清油、棉被等慰问品。”

    “虽然家庭不幸,但通过救助,帮我家渡过难关,我感觉很知足、很温暖、很幸福。”杨淑芳说。类似刘大强与杨淑芳一样的困难群体享受社会救助,对恩阳区来讲还有很多。建区五年来,恩阳区民政局先后筹措资金923.0865万元,为19517户困难群众购置了棉被、大衣、米、油等物资,充分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五年来,恩阳民政部门坚持以“小民政”撬动“大民生”,底线民生保障从“兜底救助”向“精准救助”转变,通过精准识别,实现精准扶贫低保兜底11930户19830人。针对全区2261名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与脱贫攻坚“一超六有”情况,该局及时下拨生活设施购置资金245.755万元,对全区农村特困人员“一超六有”情况进行全面改造完善。

    刘大强的老伴看到自己喂的猪后,脸上露着笑容。

      建立“救急难”及时报告机制

    杨凯凌是恩阳区柳林镇桅杆垭村五社的村民,2017年3月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期间治疗费需要90余万元。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治病,患者杨凯凌的父亲杨公恒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还向银行贷了款,并且通过微信向社会朋友求助。

    然而,杨凯凌病未痊愈,钱缺已经花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杨公恒向恩阳区民政局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恩阳区民政局接到申请后,根据其家庭实际困难,给予了建区以来首例最高单项救助金10万元,这对杨公恒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正如杨公恒在给恩阳区民政局的感谢信中说道,“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民政局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体现了国家关心人民的政策和人民公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民之举,给我们家庭送来了阳光,送来了活下去的希望。”据了解,近年来,恩阳民政局针对17种重大疾病患者,共救助8000余人次,救助资金5000余万元。

    期间,恩阳区还实现了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有效衔接,通过“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现行医疗救助途径,实现了特困人员住院“零支付”,率先实行了医院代理结算、网上申报办理的“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方便了城乡困难群众。

    此外,恩阳区民政局在全区27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扶贫救助中心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窗口。建立起了“救急难”主动发现报告机制,确定了27名专职信息员和439名兼职信息员,及时报告核实辖区内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情况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