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宜宾“三个只谈”找准问题做实措施
  • 宜宾“三个只谈”找准问题做实措施

    时间:2018-05-31 15:58:43  来源:  作者:

    本报讯(记者黄大海)“我们今天是专门来听问题、谈对策的,‘穿靴戴帽’的内容就不要谈了。”近日,在一场关于推进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讨论中,宜宾市委相关负责同志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宜宾市全面推行“基层调研只谈问题、座谈研究只谈对策、制发文件只谈干货”工作方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宜宾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根据省委确定的20个重点调研课题,围绕宜宾城市定位,确定了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市等18个课题;同时,结合宜宾实际,围绕建设四川南向开放枢纽城市,加快酒产业、竹产业、茶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加快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新增了10个重点调研课题。

    基层调研只谈问题。5月7日,围绕酒产业发展,宜宾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率队到南溪、翠屏等4个主要产酒县区调研。“公司的品牌不够响亮,营销手段也有待改进。”在调研中,某酒企负责人直接坦白地说出问题。据了解,这次调研共收集到创新改革意识不强、营销平台不多、抗风险能力弱等影响全市白酒产业发展的6大共性问题。

    明确问题之后,举行调研座谈会,针对问题研究措施办法。在近日举行的区域中心大城市课题座谈会上,参会部门针对规划中存在的系统性不足等12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宜宾市委、市政府随即决定,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规划由市上统筹,建设管理按属地原则下放县(区)。

    找准问题、做实措施。根据大调研反映的问题,宜宾市已出台推进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4个文件,其中,《关于振兴发展竹产业的意见》针对竹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竹产业发展等10条措施。“文件不长,但每一条都很实在。”长宁县一家竹企业负责人说。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宜宾市对18个课题实行开放性评估,分别邀请15名“两代表一委员”及企业、学校、村社干部代表组成基层评议组,对课题提问,要求课题组解答,接受评议、质询,共提出修改意见38条;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成都市社科联等相关单位专家组成第三方评审委员会,对18个课题开展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建议298条。

    下一步,宜宾市将从课题转化为战略、课题转化为项目、课题转化为文件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推动课题转化应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