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我奋斗 我幸福】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李修会:呵护留守 感恩无限
  • 【我奋斗 我幸福】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李修会:呵护留守 感恩无限

    时间:2018-05-16 15:21:56  来源:  作者:

    省人大代表李修会做客川网会客厅(资料图)

    四川新闻网泸州5月15日讯(刘传福 记者 岳东 摄影报道) “幺儿们,起床了,吃早餐上学了!”“大李老师好,我们马上起了。”每天早上6:20左右,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学校校长李修会都会在学生寝室转上一圈,喊孩子们起床吃饭上学,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呵护着千余名大大小小的孩子。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会在新苗学校发生着,数十年如一日,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酷暑严寒,李修会无怨无悔,整整在这里坚守了32年。

    如今,这所在大山里的私立学校,已享誉国内,拥有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特色教育实验校、中国德育校本基地校、全国卫生先进学校、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桂冠,李修会也先后获得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禁毒优秀教师、泸州市优秀拔尖人才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一种怜惜 高山上的留守娃有了“家”

    “为了山里的这些孩子,累并快乐着。”回忆起自己32年来艰辛的办学历程,看着孩子从8名增加到了现在近1700名,李修会眼里总是闪着激动的泪花。

    “这些山里的娃娃实在太需要学前教育了!” 那时,高中毕业不久的李修会经常看到身边不少几岁的孩子用竹竿当木马,在深深的泥泞路上骑着跑跳,有些不慎摔下路坎,被泥浆裹满了全身。看着这些无人看管的孩子,李修会心里隐隐作痛。

    摩尼镇,地处川南高寒山区,距县城60公里外,海拔1200米,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转战之地。早在30多年前,这里的很多家长就有外出打工的习惯,留下了无数的留守娃娃,他们性格孤僻,普遍存在“生活失助、游乐失友、安全失保”的现象。

    1986年,李修会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泥土墙屋子,创办了当时该县首家私立幼儿园――新苗幼儿园。随后,8个孩子报名进入幼儿园,成为了新苗学校的第一批新生。

    [1][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李修会和孩子们一起看书分享快乐(泸州市纪委供图 刘传福 摄)

    一种信任 孩子从8个到1700个

    “读过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家长们一致的共识,新苗幼儿园第二年便来了42个孩子,并不断发展扩大。

    2002年到2009年,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李修会贷款几百万元修建了两幢教学楼及学生食堂、公寓、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创办了寄宿制小学。

    “要不是家长们的鼎力支持,学校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我得用最好的教育来感恩他们。”谈起学校的发展,李修会感受很深,办学以来,她和家人一直省吃俭用,没有穿上过一件好衣服。记得多年前修建小学教学楼的时候,眼看着工期因资金欠缺无法推进,数十名家长不约而同来帮忙砌砖、抬板……并且不要一分工钱,直至学校全部修建完毕。

    “家长们对新苗学校期望很高,我无论如何也得让他们放心!”李修会介绍,新苗学校目前的留守儿童占了91.7%,学校从来不拒绝任何一名愿意来读书的孩子,哪怕是残疾或者是智障的。该校坚持服务留守儿童的宗旨,将学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提出从“一个不能少”到“一个不能差”的办学要求,在广泛接纳各类孩子的同时,坚持“平视教育”,对“后进生”不嫌弃、不抛弃,更不放弃,用爱心感化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用道理引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教给他们自信的“金钥匙”,转化每一名“有问题”的孩子,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人成才的目标。

    2013年,李修会再次筹措资金,创办了中学。

    截至目前,李修会一共投入3000多万元,将学校扩展到了占地10余亩的规模,吸引湖南、重庆、贵州等地近1700名孩子慕名而来就读。

      一种责任 爱心办学赢得口碑

    “原来的‘调皮大王’,现在变成了遵守校纪的好学生;原来习惯不好的学生,如今变身成了班干部……”谈起孩子们的进步,李修会显得一番自豪。

    2009年冬天,李修会带着四年级的李涛去医院里输液,夜里10点过才回来,回来不久,李涛又继续发烧,李修会只得冒着寒冷,带着孩子再次进了医院,那晚,她一直守到天亮,直到孩子体温正常后才赶回学校;2011年4月,就读六年级的罗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孩子的衣服补了又穿,穿了又补,李修会带着他到街上,掏钱为他买了3套新衣服,穿上新的衣服,孩子倒在“妈妈”的怀里,激动得哭个不停;冬天来了,孩子们生了冻疮,李修会就一个一个给他们天天按摩,直到好了为止……

    “现在我们对11名特殊儿童全部免费,直至到初中。”李修会说,呵护留守儿童,对于她来说,最初只是缘于一种感性的怜惜,后来却是一种对社会的感恩。据李修会介绍,针对某些非常贫困和特殊家庭的儿童,新苗学校实行全免费。此外,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行学费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减免。截至目前,该校已对数百名学生实行了减免学费爱心帮扶行动。

    李修会艰辛的付出,不仅赢得了孩子的爱戴,更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口碑。

    高年级的孩子们常常把李修会的切身关爱,写成了《我爱“李妈妈”》《我在“李妈妈”家过中秋》、《“妈妈”给我买的新裙子》等感人至深的作文。

    2005年,李修会生病做了手术,街上卖肉的居民陈正玉给她凑满了数十根猪腿骨,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给她熬了一罐子骨油,含着热泪送去:“李老师,您做了手术,孩子们都需要您,我就给您熬了一罐骨油,这油营养好,您好好补补身子。”

    好人一生平安。李修会坚守山区教育事业32年,多次因为累垮了身子患上了大病,但都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这是我梦曾经开始的地方,所以梦想着我都要回来。”接受采访时,作为新苗学校小学部第一届学生,也是该校如今的教师邱静宜认真地说。目前,李修会曾经的10余名学生,大学毕业后纷纷走进新苗学校成为了老师,助力“新苗”未来发展。

    “生命不息,呵护不止,荣誉都是过往云烟,只求做好每一天……”谈起未来,55岁的李修会依然坚强而自信。

    首页 上一页[1][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