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知识产权犯罪更复杂 检察机关如何应对?
  • 知识产权犯罪更复杂 检察机关如何应对?

    时间:2018-04-27 15:26:53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任鸿

    刚参加完“2018金砖国家知识产权论坛”,又马不停蹄地准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相关专家的会商,近期,成都市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杨隽参与的活动看起来有些“高大上”。

    “现在侵犯知识产权的手段越来越‘高精尖’,我们必须加强专业化建设。”杨隽介绍,随着科技创新企业的增多,如今,侵犯商业秘密等涉及企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案多发,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

    如此新形势,检察机关如何应对?

    犯罪手段“升级” 从山寨模仿到侵犯核心技术

    低功耗局域网通讯、卫星导航芯片、“私服”……4月12日接受采访时,成都高新区检察院负责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检察官张奇圣不时提及这些科技词汇。而在他知识储备变化的背后,是近些年侵犯知识产权手段的“升级”。

    杨隽介绍说,与传统的“傍”名牌、生产销售“山寨”产品相比,现在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有不少针对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涉及各专业领域,查办起来难度较大。

    结合办案经历,张奇圣认为,此类案件立案难、搜集证据难是普遍问题。“每年侵犯知识产权的案子很多,但最终追究刑责的不算多,这其中,不乏侦查机关和司法机关‘束手无策’的情况。”

    搜集证据有多难?张奇圣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办理的一起涉及互联网的案子。“扣押的服务器有30多台,为了固定证据,一家互联网企业支援了8个工程师,光是连接服务器就用了一个月。”

    一边是办案难度大,而另一边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急迫性。

    “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企业来说,侵犯核心技术等商业秘密的行为可谓‘釜底抽薪’。”张奇圣举例说,成都一家物联网领域的高新企业因商业秘密被侵犯,多年投资“打了水漂”,被迫破产。

    打击手段升级 从单打独斗到通力协作

    这样的现状,让检察机关意识到,“专业化”对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的重要性。

    去年,成都市检察院组建了知识产权专班。“专班整合了知识产权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民行监督等职能,形成专业化办案模式。”杨隽介绍说,专班成立时,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且全是硕士。

    为寻求专业上的合力,去年9月,成都市检察院与海关、知识产权局等5个部门签署了协作意见,建立起信息共享、联席会议、人员培养、要案互助等工作机制。

    “力量的整合,实实在在解决了办案中的难题,也强化了检察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专班成员曾祥璐介绍说,通过协作机制,对专利相关知识和行政执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高新检察院去年推出了“双报制”,鼓励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同时,也向检察机关报案。“双报制”还要求,检察院收到相关报案线索后及时履行立案监督、侦查监督等职能。

    “这样一来,把自己‘推到一线’,我们就能提前介入案件初查,和公安机关一起解决立案难、取证难的问题,积累疑难复杂案件的办案经验,而不仅仅是处理一些‘过滤’后的简单知识产权案件。”张奇圣表示。

    令他欣喜的是,“双报制”推行近一年,促进成都高新区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增长200%。公安机关主动找上门寻求合力的时候多了,而检察机关参与引导侦查后,这类案子“办得更实了”。

    “双报制将在全市推广,以期解决知识产权办案中的难题。”杨隽介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