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困难时期几张粮票一场照顾 她寻找暖心大娘40年
  • 困难时期几张粮票一场照顾 她寻找暖心大娘40年

    时间:2018-04-20 15:32:43  来源:  作者:

    几张“四川粮票”,她收藏了40年,一并“收藏”的,还有那段永远忘不了的记忆。

    1977年,21岁的姚伟成是德阳的一名文工团演员,她在遂宁演出时,得到了一位大娘的热心照顾,生病时给她熬药,煮肉圆子给她吃,临走还送她粮票、布票。

    她不知道这个大娘叫什么名字,只记得喊她“张”。

    40年来,这段往事她一直铭记于心,并通过各种途径多次寻找张。直到最近,她终于找到张的线索,才知自己一直惦记的张,早在2008年就已去世。

    这个温暖了姚伟成一生的张,再也见不到了。如今,她只希望能与张的小儿子见个面,她记得,40年前,张的小儿子,还是一个10来岁、长相清秀的孩子。

    40年前/

    演出期间,姚伟成病倒了,连续三天发高烧,张给她找来中草药,熬好了端到床前扶她起来喝。

    病好以后,张把她请到家里,煮了一碗肉圆子给她吃。吃完肉圆子,张又拿出几张布票和粮票,塞到她的手里,说“你还在长身体,拿去吃点买点”。

    40年来,这些场景,她每次想起,都感动不已……

    忘不了

    困难时期

    大娘暖心照顾她

    1977年冬天,姚伟成和德阳文工团一起来到遂宁,演出大型歌舞剧《刘三姐》和《洪湖赤卫队》。

    那时,德阳还叫德阳县,遂宁还叫遂宁县。姚伟成的记忆里,遂宁的街道旁还是一排旧式的铺板门,他们住的地方,有一座吊脚楼。半个月的演出,一天两场,场场爆满。那时候条件很苦,演“刘三姐”和“韩英”的姚伟成,每天都要提着水盆去打水洗脸,去晚了可能还没有了。烧水的张给她留着水,为此还跟别人吵架。因为每次卸完妆,姚伟成都是最后一个去打水,张又特地给她准备洗脚水。

    姚伟成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张当时是剧团在遂宁临时请的烧水工,张穿得破旧,力气大,一个人要烧水、挑水。姚伟成不知道张为什么特别照顾她。演出期间,她病倒了,连续三天发高烧,张给她找来中草药,熬好了端到床前扶她起来喝。

    病好以后,张又把她请到家里,煮了一碗肉圆子给她吃。吃完肉圆子,张又打开一层一层的布包,取出几张布票和粮票,塞到姚伟成的手里,说“你还在长身体,拿去吃点买点”。

    “看得出来,张家当时并不宽裕”。姚伟成不知如何是好,摸出5元钱要给张,刚伸出手,就被张“呵斥”了回去。

    姚伟成说,40年来,这些场景总是一次次在脑子里重现,每次想起,都感动不已。

    找不到

    40年心愿未了

    收藏大娘送的粮票至今

    半个月的演出结束后,姚伟成又去了蓬溪、南充演出。中途回家,母亲得知她得到张的特别照顾,便买了德阳的土特产罗江花生、豆鸡,以及一些糖果让她送给张。但当她顺道找到张家时,张并没有在家,她把这些东西从门缝里塞了进去。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机会找到张。

    文工团撤销后,姚伟成调到了德阳县文化馆,德阳建市后,她又调到了德阳市文化局工作。她通过遂宁市文化局的朋友打听,还托遂宁的朋友帮忙寻找,但都没有张的消息。

    姚伟成告诉成都商报记者,1991年,一个台湾亲戚带回几枚镶嵌有“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的戒指送给家里人,她得到了一枚,第一反应就是,要把这枚戒指送给张,要亲手把这枚戒指戴在张粗糙的手指上。

    上世纪90年代,姚伟成的一个侄儿开车到遂宁办业务,她得知后便专程一路赶到遂宁,带着那枚戒指去寻找张。但当她找到当年住过的地方时,曾经的吊脚楼,一长排的铺板门都不见了,“整个老城都消失了,全是新修的房子”。

    姚伟成没有找到张,40年过去了,她觉得这成了自己没有了却的心愿。

    她不知道张的名字,只知道张的小儿子小名叫“九九”,还记得当年张告诉她,自己的大儿子在攀枝花工作。

    那几张布票,姚伟成后来做了衣服,但那几张“四川粮票”,她一直收藏至今,那是张送的,她“越来越觉得这几张粮票无比珍贵”。

    情未了

    得知大娘已去世10年

    下周将与大娘小儿子见面

    今年3月中旬,姚伟成把40年前的故事发到了自媒体上,随后经遂宁当地媒体报道,在多方帮助下,一个月后,姚伟成终于得到确切消息,张已在2008年去世。

    “有遗憾,但也算了却了心愿”,姚伟成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得知张已经去世后,她心情沉重,一整天没有缓过劲来。

    张的小儿子“九九”如今已经53岁,名叫史良德。史良德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如今在内江市隆昌县的石油单位工作,已跟单位请了两天假,下周星期一、星期二将到遂宁与姚伟成见面,并一起去母亲的坟头上炷香。

    在史良德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确实来过这么一个姐姐,他也曾趴在戏台后面,看这个姐姐演“刘三姐”。母亲在世的时候,也跟他说起过这段往事。

    史良德说,他小名叫“九九”,是因为在家里排行老九,他上面曾有两个姐姐,但很小就夭折了,父亲在上世纪60年代去世后,母亲一人养大了几个儿子。母亲一直希望有个女儿,但未能如愿,看到姚伟成,母亲特别喜欢,就把她当自己的女儿疼爱。

    史良德说,姚伟成找不到他家是很正常的,他小时候居住的房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卖了,随后城市改造,那一片的旧房子早已荡然无存。他当兵退伍后,转业到了遂宁的石油单位工作,随后又调到内江工作,母亲也跟着搬到了内江居住。

    2008年母亲去世后,回乡安葬在遂宁。今年清明节,听说姚伟成在找他的母亲,史良德又回到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看了看,那段记忆也随之浮现。

    史良德说,那不仅是姚伟成的记忆,也是母亲和他的记忆。这段往事,一样温暖过母亲,也温暖过他……

    成都商报记者 杨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