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到2020年 四川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将达到400万人以上
  • 到2020年 四川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将达到400万人以上

    时间:2018-04-13 16:14:07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2日讯(记者 李丹)12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获悉,日前,四川省人社厅印发《四川省贯彻国务院〈“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实施意见》,全文共八个部分和九个专栏,是四川省“十三五”时期指导全省就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一起来看看“十三五”主要就业目标,以及有哪些创新举措。

    《意见》中明确,到2020年――全省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4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总体稳定;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

    《实施意见》中着重体现了这些四川特色和创新:一是顺应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新经济、新产业发展要求,实施“推进新型就业模式发展工程”。二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返乡下乡创业支持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三是把就业扶贫摆在脱贫攻坚和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聚焦深度贫困县,实施“就业扶贫推进计划”。四是按照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强省的要求,实施“技能人才重点工程”。

    “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提出4项举措: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通过完善多元化产业体系,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拓展就业空间。二是发展经济新业态,拓展就业新领域。通过营造有利于新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新经济发展壮大,开发更多新型就业模式,创造更多就业增长点。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通过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善落实支持政策,增强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扩大职业农民就业空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村就业空间。

    “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提出5项举措:一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创业者打造更加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二是加大创业创新政策扶持,完善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帮助支持各类群体创新创业。三是构建创业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利益回报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四是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创业服务质效,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五是拓展投融资渠道,完善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就业创业的金融支持。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提出5项举措:一是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实现就业创业。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三是做好农村贫困人口就业扶贫。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全面落实就业扶贫“九条措施”和精准就业扶贫实施方案,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四是稳妥安置去产能企业职工。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帮助分流职工尽快实现转岗就业创业。五是切实做好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通过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落实就业援助政策,确保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出3项举措:一是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以建设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打造全省统筹、标准统一、智慧融合、方便快捷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二是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法规体系和依法监管体系,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推进计划,建设特色产业园,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

    “提高劳动者素质能力”,提出3项举措: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二是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三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优秀技能人才宣传表彰,打造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现代产业劳动者大军。

    “构建更有力的保障支撑体系”,提出4项举措:一是强化促进就业政策协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的统筹协调,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体系。二是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施重点群体收入激励计划,完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建立更加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三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四是健全就业形势监测研判机制。健全就业形势分析会商制度,科学分析研判就业形势。提升就业统计数据质量,探索建立就业新形态、创业情况等统计监测指标,确保统计数据全面反映就业创业情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