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武侯区首届“磨子桥新经济论坛”举行 3大目标打造新经济高地
  • 武侯区首届“磨子桥新经济论坛”举行 3大目标打造新经济高地

    时间:2018-04-11 15:56:30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0日讯(蒲振韬 记者 戴璐岭 摄影报道)4月10日下午,成都市武侯区举办首届“磨子桥新经济论坛”,论坛回顾武侯区在推进新经济发展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展示发展新经济的优势,并探索下一步推动新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举措。

    论坛上,武侯区对优秀新经济企业、孵化服务机构和影响力事件进行颁奖,全面解读了新经济发展战略,成立了“磨子桥新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与新经济“八大平台”签约合作,建立“磨子桥新经济发展服务联盟”。

    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武侯区作为成都市科技、文化高地,正以“文创武侯 智慧城区”为统领,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及战略合作,培厚新经济发展沃土,促进创新要素资源聚集,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未来致力把磨子桥打造成新经济的独角兽街区。

      颁奖3个“10大” 引领新经济武侯速度

    “磨子桥・新经济街区”品牌发布为本次论坛拉开了帷幕。作为成都市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磨子桥”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是“科技”、“双创”、“活力”、“人才”等系列名词的代称。今年,站在全市大力发展新经济的风口,在武侯区的引领下,磨子桥将再次走在改革的最前沿,完成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据了解,武侯区将以重振“磨子桥”品牌为目标统揽,突出创新创业和新经济发展两大“融合”,“磨子桥・新经济街区”将作为具体承载地,在未来新经济领域发挥新功能和新动力,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创新引领作用的创新要素聚集地、新经济发展策源地、都市经济发展的样板区。值得一提的是,武侯区已经启动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量身打造“青苗计划”、“瞪羚计划”、“独角兽计划”,努力培育本土独角兽企业。以“独角兽计划”为例,武侯区将采取内生培育和对外招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新管理服务、提供应用场景、集聚要素资源等支持措施,助推诞生一批呈指数级增长的本土独角兽企业。未来,“磨子桥・新经济街区”也将成为武侯的“独角兽街区”。

    除了重塑“磨子桥品牌”,武侯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编制了《武侯区新经济发展“产业版图”与“区域版图”》,高点起步,高位切入,积极抢占新经济发展“风口”。在规划引领下,去年以来,武侯区涌现出一大批在新经济领域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企业、机构,展现出创新发展新经济,加快培育新动能的“武侯速度”。论坛上,武侯区集中表彰了“成都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大新经济领军企业”,“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科星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十大孵化服务机构”,并公布了2017年度“武侯区十大新经济影响力事件”。

    [1][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发布3大目标 逐步打造新经济高地

    今年是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构建新经济产业体系、推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武侯区基于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积极推进文化创意、大健康、金融和电子商务四大产业生态圈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如何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这场变革,论坛上,武侯区结合《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进行的重点发布,成为与会嘉宾的关注焦点。

    根据发布内容,武侯区就新经济发展提出了3大阶段性目标:今年,该区将初步形成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要素资源有效汇聚、新经济企业快速成长的新经济生态圈;到2020年,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成为全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极核;到2022年,新经济生态圈的支撑作用更加强劲,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环境更加完备,新经济企业的聚集效应更加凸显,新经济形态规模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届时该区新经济企业将发展到6000家以上,培育瞪羚企业60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家以上,成为全市新经济发展典范区、全省新经济发展引领区、全国中心城区新经济发展示范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经济高地。

    围绕上述目标,一方面武侯区提出领先发展创意经济打造新经济特色品牌,高端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流量经济形成新经济优势领域,提升发展共享经济、绿色经济做优新经济品质,打造“1+3+2”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围绕文化创意体验、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医疗示范、消费提档升级,积极构建武侯新经济特色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发展。同时,结合“繁荣东区、活力中区、生态西区”空间格局,构建“3区+1带”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全域新经济发展。

    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营造优质发展环境,为新经济人才和企业创造最大发展空间、最好发展条件,以一流创新生态促进新经济快速发展,

    签约3项合作 构建多维度要素支撑

    如何围绕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新经济核心要素,加强新经济资源要素网络供给体系建设,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论坛上,武侯区启动成立“磨子桥新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签约新经济“8大平台”、建立“磨子桥新经济发展服务联盟”,掀起了当日活动的高潮。

    据了解,为了增强磨子桥的新功能,提升品牌影响力,武侯区联手“长城战略咨询”成立“磨子桥新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组建新经济智库。“磨子桥新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将从战略思维、国际视野、发展趋势、基本区情、特色亮点等角度出发,共同梳理分析新经济发展态势,为武侯区发展新经济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同时,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武侯区新经济发展生态圈,创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和生长环境,武侯区分别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四川广电“新经济基础平台”、中关村海淀园“新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成都高新技术服务中心“新经济孵化服务平台”等八大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深度战略合作,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支撑。

    据了解,这些平台将在技术保障、信息交流、企业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为武侯区新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例如,“新经济基础平台”重点围绕5G、智慧城市,为新经济发展提供通讯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政企服务平台”则以“一门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一对一的专业服务和行政审批“一次就好”的全新体验;“技术转移平台”依托ITTN在国际国内的资源优势,引进优质科技成果在武侯落地,同时帮助区内成果在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转化;“金融服务平台”为新经济企业搭建以企业征信、融资担保、企业贷款、股权投资“四位一体”的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八大平台的协同融合发展,形成服务新经济的强大合能,武侯区还与各签约平台共同发起成立了“磨子桥新经济发展服务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服务联盟,将形成串联金融、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政企服务等资源要素的供给网络,持续强化企业发展资源要素供给,优化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

    论坛上,来自长城战略咨询、中关村科技园区等机构的嘉宾以及相关独角兽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分享,并对武侯区新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首页 上一页[1][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