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法官走出法庭现场模拟事发经过 成功调解疑难侵权纠纷
  • 法官走出法庭现场模拟事发经过 成功调解疑难侵权纠纷

    时间:2018-04-11 15:53:08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1日讯(罗良华 记者 刘佩佩)彭某带孙女到商场坐电动游乐车,自己在上车时摔倒致十级伤残,一纸诉状,他将商场告上法庭。摔倒原因双方各执一词,案件审理一时陷入僵局。4月11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高新法院获悉,近日,该院通过现场模拟,调查了一起疑难侵权纠纷案。法官带领团队走出法庭,到事发现场,在原被告双方的见证下,反复多次模拟事发现场,最终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纠纷源起

    老人陪孙女坐电动游乐车 上车时突摔倒致十级伤残

    2017年6月1日,儿童节。案件原告彭某和老伴儿高高兴兴地带着小孙女去家附近的高新区某大型商场游玩过节。他们在商场四楼看见公共区域摆放着一些叫“咪咪车”的电动游乐车。这种“咪咪车”以卡通动物为造型,由大人和小孩共乘并自行操作行驶,行驶中会闪着各色鲜艳灯光,童趣盎然。

    见小孙女喜欢,彭某便交了20元门票费。小孙女先上车坐好后,彭某也准备上车,但就在上车过程中,意外发生了。彭某突然摔倒受伤,骨折!后经医院治疗和专业机构鉴定,构成了十级伤残。

    这起发生在商场的摔伤事件,商场方垫付了一万多元的治疗费用,但就赔偿数额与伤者方分歧巨大,而“咪咪车”的实际经营者一度怀疑遭遇了“讹诈”。双方在协商中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协商未果,彭某遂向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提交一纸诉状,将商场告上法庭。

    审理焦点

    摔倒原因各执一词 事件真实情况难查明

    该案在两次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就彭某的摔倒原因各执一词并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辩论意见。

    原告认为系电动游乐车突然启动,所以自己才摔倒。被告坚持认为电动游乐车不可能突然启动。因为电动游乐车需要用钥匙手动开启才可以启动,而根据监控视频可以看出工作人员还没有来得及插入钥匙启动车辆,就发生了摔倒事件。被告认为彭某的摔伤是其自己原因所致,跟商场无关。

    法官面对双方完全不一样的说法以及一份有些模糊的监控视频,感到难以查清彭某摔伤的真实原因,而到底如何摔伤又对于该案的判决结果影响重大,于是案件审理陷入了僵局。

    模拟现场

    法官走出法庭到现场 以身试车探求最大可能

    面对审理僵局,法官觉得与其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缘木求鱼,不如走出法院,去到受伤现场,去模拟一下当时的受伤过程,或许会有意外收获。2018年3月,承办法官和团队成员一起去到了咪咪车项目现场,在原被告双方的见证下,开始了模拟现场。

    模拟现场的具体过程采取了三步法。第一步是合理脑补推断。根据有价值的基础资料(包括部分能够看清的监控视频细节、咪咪车的使用说明、当事人的回忆陈述、工作人员的介绍及现场演示)初步确定事发时彭某上车的位置、车辆类型、摔倒动作及方向、周围环境。

    第二步是模拟试乘。试乘人需要做到“两个代入”,一个是身体代入,一个是心理代入。身体代入,即试乘人将自己的身体条件代入为一位60余岁的女性,整个模拟过程要符合一般情况下此年龄段女性的动作速率、反应水平。心理代入,即试乘人将自己共情为一位准备上车陪孙女坐咪咪车的奶奶。在两个代入的状态下,不同试乘人反复多角度上下车,在上下车过程中仔细感受上车时车辆的反应、自己动作的趋势、人车的接触反馈等这些在法庭上无法获得的细节。

    第三步是综合推理分析。通过模拟试乘发现:咪咪车即使在没有启动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上车姿势,那么上车时车辆会出现明显滑动和不平衡。承办人将模拟试乘结果再结合之前的基础材料推导出一个最大可能就是彭某在上车时采取了单脚踩踏式方法,在踩踏过程中导致车辆出现滑动和不平衡进而导致其失去平衡摔倒。

      顺势而解

    现场模拟见实效 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在模拟现场之前,承办人心中因为关键事实不清楚,因此以当事人自行协商调解为主。但通过模拟现场,尤其让双方当事人自己亲身参与模拟,各方改变了在法庭上一些脱离客观实际的意见,转而信服了法官对摔倒过程的分析和判断。法官在现场也借助这个难得的机会,从商场责任、提示告知义务、成年人注意义务、调解的优势等多角度给双方当事人沟通、分析。最终一周后,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按约履行了赔偿义务,纠纷得到妥善化解,社会效果良好。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