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重续800年窑火 邛窑"土玩意儿"倍具"国际范儿"
  • 重续800年窑火 邛窑"土玩意儿"倍具"国际范儿"

    时间:2018-03-19 15:57:50  来源:  作者:

    老一辈邛窑传人何平扬和他制作的“熊猫说唱俑”陶器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求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积淀出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质。我们要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

    一个是65岁的老者,一个是80后青年,他们却都为邛窑痴迷,都致力于传承邛窑文化。“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如果说两代人的生命,因为邛窑而不凡,那邛窑,也因为两代人的坚守传承与创新,而愈加迸发出新的生命。

    从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到创新发展天府文化,依托邛窑发展壮大的天府文化正充满生机、释放出强大的活力。这种文化也吸引了包括韩国圆光大学的郑东熏教授、美国陶艺家尼克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专家云集于此。

    依托邛窑,天府文化邛窑文博创意产业园正在加快推进,预计今年四月将对外开放,以文博会展、文创研发、文创旅游为主导的产业生态圈在正在邛崃形成,“土玩意儿”的邛窑,正成为一张靓丽的天府文化新名片。

      人物一

    老一辈邛窑传人何平扬

    到何平扬的工作室得穿过一条窄巷子,这是一个在百度地图上无法查询的地址,在深幽的巷子里记者找到了它,似乎有点世外高人隐居在此的意思。不宽的门匾上来自已故将军张爱萍的题字――“邛窑传人 何平扬大师工作室” ,似乎显示出了这扇门内的主人,有些不一般。

    循着门往里走,原本就并不宽敞的房内左右两边都堆满了制作邛窑的各种原料和工具,仅剩下一条窄窄的通道,客厅里的四扇架子就组成了一个简易的陈列室,架子上摆满了作品,这些几乎全部来自何平扬之手。

    在二楼,记者见到了正在为其新作品“十二生肖” 进行雕塑的何平扬。如今,65岁的何平扬从事邛窑恢复和研究邛窑的工作已经40多年,作为数不多的邛窑传人之一,他不但是唯一一位复原古邛窑技术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人,还是现存最后一位能用古法烧制邛窑的民间工艺大师。

      结缘40余载 门外汉变专家

    何平扬与邛窑的故事,得追溯到1972年,当时,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邛崃县政府筹建美术陶瓷厂,会画画的何平扬被招进窑厂当美工,从事研究和恢复邛窑生产工作。

    “邛窑是四川名窑,邛窑文化也积淀了2000多年,如果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艺术瑰宝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丢了,不仅是个重大损失,而且后人也一定会责骂我们。所以再难,我也要把这件事做下去,不仅我,我希望我能这些技艺和文化传递给我的子孙后代。”

    他不仅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了邛窑的烧制技术,还学会了制坯、制模、注浆、修坯、装饰绘花、釉色以及装烧全套技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窑厂的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他坚持了下来。经年累月的积累也让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圈内知名的专家。

      道阻且难 在曲折中传承与创新

    如果说火与土的碰撞给了邛窑生命,那么何平扬所掌握的技艺则让邛窑有了灵魂。

    他对比邛窑窑址出土的陶器釉色进行试验,成功复原了古邛窑的各种高低温釉、釉下彩和无铅彩,使盛唐邛窑特色的豆绿釉、豆青釉、褐黄釉、金黄三彩釉等色釉得到发扬光大,还研制出金砂釉、鱼子纹釉等,让邛窑重新呈现焕发光彩。

    1982年,29岁的何平扬成为邛陶厂厂长。在他的带领下,邛窑生产出了比唐三彩烧制温度还要高200度的“邛三彩陶瓷马”、“熊猫烟缸”、“三脚酒杯”,出口到美国、英国和黎巴嫩等国,使邛窑大放异彩。“张爱萍将军来邛窑视察,对我的作品赞誉有加,这也给予了我不少信心。”此后,张爱萍将军访美时携带的礼物就出自何平扬之手。

    1999年窑厂改制,为了能让邛窑的工艺传承下去,他把家里仅有的3000多块钱全投入进来在自己家房顶做了一个工作室。家里的炉子只能烧低温,他就带着陶坯到附近的制碗厂去烧。如今,何平扬因为常年保持同一工作姿势,早就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和肩周炎。可他却觉得都值。

      父传子艺 盼望邛窑能再现昔日辉煌

    1999年,儿子何丹从卫校毕业了。何平扬便劝说儿子来帮助自己一起传承邛窑文化。2000年,何平扬东拉西借办起了属于自己的“何氏邛窑艺术陶瓷工作室”。何丹踏着父亲前进的步伐重走邛窑文化传承之路。

    “其实这件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是要求我们手艺人要能受得了寂寞,守得住清苦。”何丹说,要学习这些技艺也别无他法,只能关起门来整天整天反复实验才能得以积累。如今,何丹学有所成,已有多件作品获得大奖,并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看到这项事业后继有人,何平扬很是欣慰。同时,他也告诉记者,现在也有一些年轻人在跟着自己学艺,他觉得复兴邛窑的路越发明朗。“我希望把我的毕生所学都传给年轻人,只要他们是真心想学,真心热爱。”

    何平扬给自己的孙子起名取名为何艺承,意思是继承发扬邛窑这门古老的艺术。何丹还告诉记者,儿子何艺承所在的学校现在也在校园中开展有关课程来传承邛窑文化。“看到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邛窑文化,我们心里很高兴。”

    如今,邛崃市政府还在邛窑文化遗址公园内为何平扬父子创建了一个大概400多平米的崭新的工作室,年内他们即将搬进新工作室内进行创作。对于未来,何平扬也有自己的期待,“现在有政府积极推进邛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我们很受振奋,未来,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了解这些文化的价值。”

    [1][2]下一页 尾页

      人物二

    新一代邛窑传承人李清泉

    对于李清泉来说,他则通过另外一条路径来实现对邛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得益于政府的重视,社会环境的改变,让我们更有信心将这条路走下去。未来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他说。

      文君窑点火后 更多人关注邛窑

    科班出身的李清泉,大学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专业,在学习《中国陶瓷史》的时候,他首次了解邛窑文化。“作为四川巴中人,我最关注肯定是咱们四川的邛窑。当时,在课本上只有两页文字。课后,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得知了邛窑的历史地位、发展现状,还是很想能为邛窑的保护和传承出一份力。哪知,竟然真的有这样的机遇。”

    2017年7月,李清泉开始担任邛窑大师工作站执行主持。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见证着邛窑一点点复苏,欣欣然地成长。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筹备大师工作站、注册邛崃十方堂师徒制文创学校、策划文君窑点燃千年邛窑文创之火……他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尤其是咱们今年2月初举行的文君窑的点火仪式,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个仪式后,更多的老百姓知道邛窑、关注邛窑,尤其是本地的老百姓都开始关心邛窑。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这证明咱们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他说这些的时候,早就忘了当时在文君窑烧制陶坯时熬更守夜的辛苦。

    他认为,保护和传承中重要的一环是要让更多的人能认识到邛窑的价值,“在传承和发扬邛窑文化过程中,我认为最难的是人才培养和邛窑制陶生态的培养,只有更多的了人留下了,邛窑才能活,只有培育更好的邛窑制陶生态,邛窑才能持续的传承发展。”

      挖掘邛窑的文化内涵 让邛窑活起来、传下去

    “打造东华门、邛窑等5大遗址公园”,被写入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让土玩意儿更具国际范儿”这句话更是让作为成都市人大代表李清泉为之振奋。成都市“两会”期间,他不停在朋友圈发布各家媒体关注邛窑的新闻,为邛窑摇旗呐喊。

    成都“两会”后,他对邛窑文化的发展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他告诉记者,未来,他们将利用好邛窑大师工作站、十方讲堂进行对外交流,并进一步整合艺术家资源。办好邛崃十方堂师徒制文创学校,为邛窑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创意集市则会为邛窑提供更好的文创氛围。“我们会打出师徒制文创学校+艺术高校合作+十方讲堂+邛窑创意集市的组合拳,不仅培养人才、孵化文创产品,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传播,要让大家认识到这些‘土玩意’的价值,从而愿意接纳、保护、传承。”他强调,对邛窑的保护和传承必须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匠人才会被尊重,作品才会有灵魂,邛窑才能活得起来、传得下去、走得出去。说着这些的时候,记者捕捉到他眼睛里闪烁的光芒,似乎透过这些光,就能看到邛窑的未来。

    谈及未来,他很乐观,他笑着告诉记者,邛窑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而更重要的是挖掘邛窑的文化内涵。“天府文化建设就是应该全面挖掘天府文化的底蕴,并将其创新发展,发扬成成都品牌,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携手爱马仕旗下品牌 “土玩意儿”更具“国际范儿”

    在今年成都“两会”上,成都市政府报告提出,“让土玩意儿更具国际范儿”。除开邛窑,邛崃的另外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瓷胎竹编往这个方向迈出了一步。

    瓷胎竹编起源于清朝,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如今,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星一家三代传承与守护这门手艺。作为华美竹编新一代掌门人,他见证了竹编文化的崛起。

    2008年开始,他们与爱马仕旗下品牌“上下”合作,一年下来他们和“上下”的合作款近2000件左右,包含茶具、花瓶等作品,价格从2000到三万不等。此前,黄星从没有想过,这些“土玩意儿”能够登上国际舞台,身价暴涨,工坊也从10多个工人发展到现在60多个工人。“蕴含传统文化的竹编,通过与现代美学融合,愈发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其生命力。”在他看来,双方的合作,也是天府文化不断输出的一种表现。这也让他更有底气将竹编做大做强,下月开始,他将招收学徒进行免费培训,让这门手艺有更多传承人。

      记者手记

    天府文化 让世界更懂成都

    今年年初,断烧800年的邛窑之火重燃,一批中外艺术家联合用现代柴窑烧制了8000件作品。这一次,大家的眼光重新聚集于此。

    邛窑,在南朝至两宋时期是成都平原、四川地区乃至西南地区连续延烧时间最长、产品最丰富、最富创造力的青瓷窑场,是中国陶瓷史上极具地方特色的民窑,其“邛三彩”名声直追“唐三彩”,历史上有名的“省油灯”也诞生于此。因此邛窑文化也成为邛崃市独特的印记,它以厚重的文化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两辈人的坚守,让邛窑苏醒、重生,留住了文化的根脉,也代表天府文化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近年来,成都市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十大古都的文化魅力,大力力弘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有文化,加强古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里、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并加大天府文化品牌打造和营销力度,精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城市形象推广,高水平建成成都中心、天府中心等城市文化地标,持续办好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创意设计周等文化活动,打造“非遗之都”“音乐之都”“设计之都”和“会展之都”,彰显天府文化的时代风采。

    天府文化,让世界更懂成都。

    邛窑文博创意产业园预计今年4月开园

    为了打造文创高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邛崃拟定“一站四中心”文创产业发展计划。去年年底,邛窑大师工作站及国际交流中心已启动运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清,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邛陶烧制技艺传承人何平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刺绣传承人杨华珍,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瓷胎竹编传承人游伟等25位知名大师已入驻示范区,此外,还有1个大师团队及5家社会机构也已完成入驻。

    记者了解到,总投资100亿元、依托有名的邛窑遗址而重点打造的云南城投集团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项目正式落户邛崃。项目首期重点打造集文博会展、文创工坊、文创酒店、文创街区为一体的市民文化公园和文博文创产业示范区。预计下个月该产业园将对外开放。这也标志着以文博会展、文创研发、文创旅游为主导的产业生态圈在邛崃大力发展,未来将让文物活起来,成为一张靓丽的天府文化新名片。

    成都商报记者 龚靖杰 摄影记者 王红强

    原标题:重续800年窑火 邛窑“土玩意儿”倍具“国际范儿”

    首页 上一页[1][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