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德阳孝泉宝塔修缮入围全国评选 塔尖曾冒烟原因至今成谜(图)
  • 德阳孝泉宝塔修缮入围全国评选 塔尖曾冒烟原因至今成谜(图)

    时间:2018-03-07 15:06:13  来源:  作者:

    延祚寺内的龙护舍利宝塔

    四川新闻网德阳3月6日讯(记者 周鸿 摄影报道)6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拥有670多年历史的德阳龙护舍利宝塔,其抢险修缮工程正在参加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活动,且已入围终评。据悉,评选活动从2017年10月30日启动,最终有北京故宫宝蕴楼、恭王府府邸等16家保护修缮工程入围终评。

    小镇藏宝塔 成省内唯一元代砖塔

    在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这里不仅有德孝城,还有一座13层的宝塔,叫龙护舍利宝塔。该塔由陕西棉花商赵文德、赵文礼兄弟出资修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年,即1342年,经过12年建成。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为密檐式十三级方形砖塔,建于两层台座上,坐北朝南,通高34.75米。在明、清、民国及解放后多次进行了有效的修缮和保护。

    关于龙护舍利宝塔的来历,清嘉庆二十年版《德阳县志》记载,最早年代可上溯至隋,“蜀有三塔,一曰福感、二日晋源、三曰雒县,雒县塔即孝泉塔也。”而汉代孝泉地属雒县,因此当时称雒县塔。

    而明嘉靖年间高僧大元上人《古雒县塔记》也有记载:隋唐后“蜀有三塔,一曰福感、二日晋源、三曰雒县”。晋源即今新都宝光寺塔,福感已无从查考,雒县塔即孝泉塔也。三座塔塔基皆以石为之,“以舍利在故,其相亦同名”。

    隋大业年间焚毁,仅存塔基。唐初再造木塔,北宋末年时再被焚毁。到了元朝末期,赵文德、赵文礼兄弟出资经12年建成13层砖塔,一直到如今。而该塔也成为四川境内唯一的一处元代砖塔,是研究四川砖塔由宋向明、清演变过程中重要实物例证。

    塔道前10余米处,现存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藏经楼一幢,为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屡经后世修缮,为延祚寺内藏经所用。经楼四壁原镌有字画木刻,全为佛家谒语,今残存21块,其中有大书法家张大千、谢无量的书刻,还有早期中共党员叶德生,原四川督军尹昌衡、四川军阀杨森等人的手迹,弥足珍贵。藏经楼内原有竹筒佛经16箱,解放初僧人解散后不知去向。

    地震致宝塔受损 顶层最大裂缝宽度达10厘米

    龙护舍利宝塔建成后,经过多次维修。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僧明谌补葺塔巅;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僧宝印置琉璃宝顶,故称为“龙护舍利琉璃宝塔”;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僧禅宗培修塔脚;乾隆末年,有狂人攀援而上,毁其顶,僧寂稳重修塔顶;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延祚寺住持天祥又进行维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能海、贯一、昌圆、法光等法师募资培修,三载竣工,焕然一新。

    上世纪六十年代,塔上铜铃被盗,塔道被封,至八十年代中期,由孝泉镇政府投资,四川省文化厅补助部分款项,维修塔前经楼,修补塔体裂缝,并建三孝园将其围之保护至今。

    2008年5月12日,屹立了660多年的龙护舍利宝塔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损毁严重。整个塔身南北方向通透性开裂,越往高层裂缝越大,顶层最大裂缝宽度达10厘米,塔体表层多处石灰浆脱落,塔体拱处均有裂纹,塔基四周围栏垮塌,塔外部东面9至11层塔檐全部垮塌。

    2008年5月下旬,旌阳区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对龙护舍利宝塔进行了抢险加固,主要对塔内用木方支撑,塔体外13层外檐用槽钢进行加箍,塔顶用防水布覆盖,以防止雨水侵蚀,造成二次破坏。

    2010年4月―2011年12月,中央划拨灾后重建资金再次进行了全面整修:一是对塔体外1―13层行进剔槽,用槽钢加箍;裂缝处灌浆;塔檐进行修砌,在塔基四周设地圈梁。二是对藏经楼更换部分木构件;翻修屋面滑落的青瓦,对整个建筑物进行刷漆。三是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清淤池塘,绿化环境;改善水电消防等基础设施。

    不得不说的是,地震时从塔上掉落下的一块砖,而砖上面竟然就记载了建塔人的姓名和建塔日期,为:“安西府施主赵文德□□财重修一十三层宝塔至正二年正月题”。这件事也让当地人颇感惊奇。

    此外,在对龙护舍利宝塔进行整修时,也有不少的发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永昕群在《四川德阳龙护舍利宝塔震后减灾与维修保护》提到,在对龙护舍利宝塔勘察时发现四、五层之间存在一个筒形拱构成的低矮夹层,较为罕见。塔内斗保持元代以前的做法,部分补间铺作尚有人字,颇具唐风。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其塔顶处的天宫发现了玉牌、扳指、戒指、钱币等供养品。孝泉镇文化站站长郑殊说,揭开塔顶时,上面还隐约记述了建塔的目的,大致内容就是希望当地免于兵祸。

    据了解,宝塔于元顺帝至正十三年竣工,而在至正十一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郑殊猜测,以前在此处修建的塔被毁数次,或许是因为兵祸被焚毁,所以再修宝塔时,希望不再有兵祸;又或者是因为正逢元末农民起义,竣工时希望这里不受兵祸影响。“总之都反映了建塔人的美好愿望。”

    [1][2][3][4][5]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给龙护舍利宝塔外围加箍(图由孝泉镇文化站提供)

    塔尖曾冒烟引众人围观 流传诸多民间故事

    从1342年开始到如今,该塔已经有670多年的历史。关于这座塔,当地流传着不少的民间故事。其中“龙护舍利宝塔”的塔名就有来历。

    相传玉帝被孝泉镇的孝媳庞三春孝行感动,派太白星君赠予金鞭,后被其婆母误会,怒折金鞭,断鞭在雷鸣闪电中化作五条金龙腾空而去,观音担心金龙危害人间遂将其降伏镇于塔下,因宝塔内藏有舍利,故曰:“龙护舍利宝塔”。

    更传在百年前曾有人夜观宝塔,宝塔突放金光,五条金龙若隐若现于塔顶,宝塔立于西海龙眼,上通天池,午夜水声潺潺,塔铃声清脆悠扬,古镇孝泉被祥光笼罩,一片安宁祥和。

    “这些都是当地老一辈人传下来的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在当地工作多年的孝泉镇文化站站长郑殊说,不过,塔名中带有“舍利”两个字肯定是有来历的,根据佛家的习惯,如果没有舍利,佛塔是不会被称为舍利塔。

    但在2010年到2011年,对龙护舍利宝塔进行震后大修时,发现了一些供养品,但却未发现有舍利。而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也一直流传着龙护舍利宝塔建有地宫,那么舍利是否放在地宫内?但是数百年来,无人确定是否真的存在地宫。

    断鞭化成五条金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围绕这座宝塔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现在想来还颇有意思。

    “大概在2000年左右,龙护舍利宝塔的塔尖冒过烟,从上午一直到下午,有成人手指粗细。”郑殊说,当时天气晴朗,当地人看到这一奇怪的现象,引来不少人看。

    让郑殊想不通的是,龙护舍利宝塔是砖塔,里面也没有木质结构,更没有香火。烟是从哪里来的呢?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答案。

    四川新闻网记者查阅相关信息发现,山西新绛县龙兴寺的龙兴塔也记载了“冒烟”的故事。在1993年8月,塔顶竟“冒烟”七天,观者有万余人。

    首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塔基上的砖记载为民国24年

    首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维修后的龙护舍利宝塔

    首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元代建塔砖铭文拓片 (图由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首页 上一页[1][2][3][4][5]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