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苏东坡》舞美设计:“车”贯始终 极简中的诗意
  • 《苏东坡》舞美设计:“车”贯始终 极简中的诗意

    时间:2018-03-05 15:56:03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余如波 袁丽霞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敬佩的文人形象之一,才华横溢、魅力无穷却又特别亲和。”3月3日晚,话剧《苏东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完毕,该剧舞美设计、中国剧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韩生长舒了一口气。“很早以前就想排这个戏,把我对苏东坡的喜爱表达出来,这次终于了却了心愿。”

    话剧《苏东坡》的舞美设计,让不少观众刚进剧场就被深深吸引:泛着湛蓝色灯光的舞台上,静静地摆放着一辆木车。而在整场演出过程中,除了“车”的元素贯穿始终,《苏东坡》的布景、道具可谓简约到了极致,有时几把椅子、一根锁链就能撑起一场戏。“苏东坡的人生太过丰富,无论突出哪一方面都不足以展现其魅力,无论采用哪种空间都不足以承载其精神,因此我们用一个空灵的舞台来包容一切,展现苏东坡的境界。”韩生表示,北宋时期同样崇尚简约、空灵的审美风格,这样的舞台不仅具有时代感,还赋予该剧诗的意境。

    《苏东坡》舞台上对于“车”的运用,则是导演查丽芳提出后经韩生之手实现,意在以此表现苏东坡颠沛流离的一生。韩生介绍,苏洵曾写过一篇《名二子》,解释苏轼、苏辙名字的由来,其中“轼”意为车前的扶手,看似没有太大作用却关乎乘车人安全,“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最初我们打算把车拆开,各个部件作为新的道具使用,例如将车轮做成苏东坡的卧榻,赋予车高度的象征性,后来因故没能实现。”

    而对于剧中出现的大量苏东坡传世诗文,韩生则让它们在情节相应时缓缓出现于背景之上,颇具美感和感染力。“汉字在听声之外更当看形,我们的文字在字形上很有感染力。苏东坡的诗词以书法形式出现,我认为更能充分展现它的魅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