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总规以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形成与北京上海总规相当的水平
  • 成都总规以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形成与北京上海总规相当的水平

    时间:2018-02-28 15:35:09  来源:  作者:

    飞速发展的成都环境宜人,图为天府新区一角 本报记者 张青青 摄

    亲身参与上海2035总规编制全过程的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崧,作为本次成都2035总规的核心专家,多次参与成都总规的方案讨论过程。石崧认为,本次成都总规无论从规划的编制理念和技术方法,还是对于成都目标定位和空间布局的战略把握,都达到了北京和上海总规的水平,以一流的规划支撑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总规思路

    ▶1个面向 即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3个立足 即立足于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立足于国家、全省战略要求和立足于解决社会关切的城市问题

    ▶1条主线 坚持“如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主线

    ▶4项原则 即按照“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原则,以全域景观化、景区化的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体现公园城市特点

    ▶5个关系 即处理好“舍与得”“增与减”“东与西”“新与旧”“城与乡”5个关系

    总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成都市迅速响应、全力以赴,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系统谋划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时机成熟、条件具备,要求迫切,意义重大。那么,总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呢?

    首先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新理念。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新要求。

    其次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的重要指示。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对全省提出了“五个着力”的重大要求,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为成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肩负国家赋予成都的重要使命。国务院批准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成都的国家责任从立足西南到辐射更广大地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合作,国家还赋予成都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加快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要使命。

    做好全国新一轮总规编制改革试点示范。城市总体规划是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统筹各类空间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平台以及引领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行动纲领。2017年8月,住建部将成都列为全国首批15个总规编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成都需做好试点示范,创新推进新一轮总规修编工作。

    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重要精神。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奋力实现“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四项重点工程”的战略谋划。落实省委“抓住六大历史机遇”、推进城市发展“五个转型升级”等重大要求,均需要通过修编总规在空间层面进行统筹谋划,更好地发挥首位城市带头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战略部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增强“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调整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落实“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空间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确立了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都需通过修编总规明确城市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全面加强城市发展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

    把握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和新机场建设等发展条件变化的重大机遇。简阳代管拓展了我市行政区划版图,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国家高铁干线引入等重大事项使我市的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需要从战略层面系统性应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共编制了1954版、1982版、1996版、2011版四轮总规,在引导当时的城市发展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总规修编,是我市的第五轮总体规划。

    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剖析我市的现实情况,我们判断成都目前正处于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关键期、城市发展模式转型期、对外开放深化期和空间格局调整窗口期,亟需全面创新改革,加快转型发展。

    同时,通过对城市全面体检,多种方式收集群众意见,问计专家学者,充分把握成都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我们梳理出成都发展面临着大城市病逐步凸显、环境质量改善压力突出等七大主要问题。

    总规修编体现了怎样的规划思路

    据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总规编制充分借鉴了北京、上海等总规的编制经验,采用“党委政府抓总、部门横向联合、市区上下互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方联动模式。一是党委政府抓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全面参与了总规修编工作,先后20多次实地踏勘调研,专题研究重点区域、重点工程,10多次专题研究总规方案。二是形成部门横向联动机制。各市级部门积极组织专项研究并共同参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多规合一”。三是市区上下互动。区(市)县规划研究与城市总体规划协同推进,进一步凝聚两级政府的发展共识,增强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创新公众参与方式,线上线下多元结合,拓宽了公众参与的广度。召开10余次专家咨询会,邀请了苏解放、刘太格、李晓江等92人次的国际国内顶级专家和院士,提升了公众参与的高度。开展“总规四进” 活动,包括进社区、进高校、进企业、进机关,强化了公众参与的深度。通过社会广泛参与收集到的意见均进行了充分吸纳,对总规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今天的成果。

    结合中央、省委省政府对成都的系列要求以及我市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次总规规划思路集中体现为“1个面向、3个立足、1条主线、4项原则、5个关系”。即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立足于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立足于国家、全省战略要求和立足于解决社会关切的城市问题,坚持“如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主线,按照“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原则,以全域景观化、景区化的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体现公园城市特点,处理好“舍与得”“增与减”“东与西”“新与旧”“城与乡”5个关系。

    “舍与得”,指疏解转移非核心功能,强化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增与减”,指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基本稳定,空间分布上东增西减,用地结构上生态生活空间增、生产空间适当缩减。“东与西”,指区域层面,向东与重庆全面相向发展、向西与川西共同保育生态;市域层面,西部重点保护生态、减量发展,东部重点强化功能、增量拓展。“新与旧”,指处理好历史与现代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城区与城市新区和谐相融。“城与乡”,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本次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有效治理“大城市病”,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四川首位城市作用,努力在实现更充分、更均衡的发展上走在前列,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本报记者 袁弘

    原标题:成都总规以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形成与北京上海总规相当的水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