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新春走基层】泸州古蔺“八倡导八革除”成风化人助脱贫
  • 【新春走基层】泸州古蔺“八倡导八革除”成风化人助脱贫

    时间:2018-02-27 15:33:53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泸州2月27日讯(朱茂 记者 岳东 摄影报道)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寨坪村,58岁村民李朝辉几年前还是一位家中无妻、手里无钱、房屋破旧、思想消极的贫困户,如今的他不仅住进新房,还当起“李队长”,带领近20人的小工队成了村儿里有名的“工作能手”和企业寻工用工的“香饽饽”。

    李朝辉和工队队友们正在劳作。

    是什么让李朝辉精神上改头换面和生活上焕然一新?日前,记者来到古蔺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全县广泛开展“八倡导八革除”活动,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用创新的手段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涌现出一大批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

    由上至下:广泛开展“八倡导八革除”活动

    2月25日,记者来到古蔺县双沙镇寨坪村,农历大年还没过完,就看到几位村民开始在烤烟地农作。村民骆帮祥高兴地告诉记者,“2月到10月,几乎都可以参加烤烟管理,工资在120元/天,收入稳定,大家都肯跟着李队长干。”

    大家口中的李队长就是李朝辉,不要看他现在是村儿里有名的“工作能手”,可他几年前还是一名典型的贫困户。“我爹死得早。以前家里房子烂,没得钱,娶不到媳妇,思想很悲观。”李朝辉说起以前的生活说,哪个不想脱贫致富,但不知该怎样做。

    寨坪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510户2130人,其中,贫困户122户488人。一直以来,种点玉米、养几只家禽满足日常生活,劳动力外出打工,老人孩子留守家中勉强度日是这里贫困群众生活的常态,李朝辉也不例外。

    然而,按照全县脱贫规划,寨坪村要在2017年实现脱贫。如何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

    站在全局的高度,古蔺县在坚持发展生态畜牧、山地烤烟、优质果蔬茶、道地中药材“四大优势农业”和郎酒旗舰、水口世界白酒圣地、优质肉牛扶贫产业、中药材产业、黄荆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五大产业项目”,以大产业支撑大发展、带动大脱贫的同时,全面夯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保障,严格落实教育、医疗等扶贫政策,特别把“精神扶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此,一场全县范围内掀起的“八倡导八革除”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拉开序幕。其中,“倡导勤劳致富,革除坐等靠要”瞄准贫困户扶智与扶志,力求全面改变贫困户精气神,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响应全县的号召,寨坪村第一书记王汝叶忙开了……以“八倡导八革除”为抓手,寨坪村定期召开好群众会议分享勤劳脱贫故事,开展评比活动选出“奋进之星”、“公益之星”等进行示范引领,组织技能培训推动就业、发展产业。

    这些努力改变了李朝辉。随着住进新房,李朝辉还在寨坪村方田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找到了公益性岗位,生活的新气象让他看到了新希望。一次,在帮助烤烟大户干活时,他萌生了建个“工队儿”的想法。

    据了解,寨坪村属全市烤烟大村,去年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2800亩,大规模管理使当地面临“用工难”。由此,李朝辉“灵光一现”,组织起了含贫困户在内近20人的小工队,在村儿里广泛接活儿。

    “李队长”也改变了更多的人。记者了解到,在他的带领下,这支工队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了村儿里有名的“工作能手”和企业寻工用工的“香饽饽”。

      从内到外:激发内生动力与外部帮扶并重

    扶贫先扶智,扶智更扶志。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古蔺县更加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

    通过贫困户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古蔺县一方面强力推进就业技能培训,2017年共组织培训2598人,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1693人参加培训,完成目标任务的169.3%。同时,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2044个,开展扶贫专场大型招聘会4次,实现全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22821人。另一方面,古蔺县以“四好村”创建为载体,广泛开展“八倡导八革除”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综合采取开设农民夜校、培养脱贫帮带明白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评选勤劳致富典型、颁发脱贫光荣证等方式,对贫困群众进行激励鞭策和感恩教育。

    同时,古蔺县出台《脱贫攻坚农户分类管理机制实施方案》,明确贫困户“负面惩戒”10个方面、非贫困户“正向激励”5个方面参考情形;乡镇通过村规民约,因地制宜设置贫困户“负面清单”、非贫困户“正面清单”,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让贫困户紧张起来、让非贫困户参与进来,推动形成人人支持脱贫、人人参与脱贫、人人向往脱贫的良好局面。

    通过帮扶干部“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古蔺县大力实施“好书记递进培养计划”,遴选乡科级递进培养对象31人、村主要负责人培养对象22人,争取和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村挂职184人;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92名干部,其中第一书记15名。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古蔺县“四渡赤水干部学院”挂牌成立,采取“党校+高校+基地培训”模式,培训干部3800余人次,有力提升全县各级干部抓脱贫、谋脱贫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社会人才“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扎实开展“科技扶贫”工程和“乡土人才领跑带富”计划,优选300余名“田秀才”“土专家”,带动5300余名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深入实施“项目招才、挂职育才、乡情聚才”三大人才开发工程,共柔性引进高校和企业专家104名,直签急需紧缺人才186名,吸引150余名蔺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有效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以点带面: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户一人

    记者走进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大寨苗族乡富民村,看到在新村迎新广场有一块专门的展示墙。墙上,“四好新人”、“道德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及事迹图文并茂、极其显眼。

    2016年,大寨苗族乡在全县创新开展脱贫攻坚“四好新人”评选,在表彰活动上,20名“四好新人”佩戴大红花,接受大家的点赞,成为脱贫的楷模。2017年6月,该乡第二届14名“四好新人”再度产生,在此基础上,还集中表彰了脱贫攻坚暨四好新村创建“贡献奖”、“奋进奖”、“好媳妇”、“好少年”等近70人,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号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再战脱贫攻坚。

    这是古蔺县“八倡导八革除”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在基层蔓延的缩影。“倡导洁净优美,革除脏乱差污;倡导勤劳致富,革除坐等靠要;倡导节俭持家,革除大操大办……”在水口镇,贴近生活、别具一格的漫画随处可见,“八倡导八革除”跃然纸上,深受群众喜爱与认可;在德耀镇,以学校发起的“小手牵大手”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在永乐镇,“八倡导 八革除”更是进入了古蔺花灯的唱词之中,让群众在享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的同时,内心受到更多的教育与启迪。

    “通过在全县广泛开展‘八倡导、八革除’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推动形成环境优美整洁、秩序规范井然、乡风健康文明、邻里和睦友善、民风淳厚朴实、群众感恩奋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古蔺县委相关领导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2017年,古蔺县上下齐心,6114户25759人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告捷,基本实现易地搬迁“五年任务,两年完成”;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全面完成45个贫困村、1.44万贫困人口退出任务,实现再战全胜。

    2018年,古蔺任务更加艰巨――全面完成46个贫困村退出、3.0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75%,确保达到贫困县摘帽退出标准。

    共同奋斗开创崭新时代,全面小康不落一户一人。下一步,古蔺县将继续把思想引导摆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从而走上精准扶贫、稳定脱贫的长远之道。

    [1][2][3][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大寨苗族乡脱贫致富“四好新人”光荣榜。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古蔺乡镇随处可见“八倡导八革除”宣传漫画。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寨坪村第一书记王汝叶召开群众会议分享脱贫故事。

    首页 上一页[1][2][3][4]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