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说话都累!老人严重心衰 成都医生创新手术方式救命
  • 说话都累!老人严重心衰 成都医生创新手术方式救命

    时间:2018-02-01 17:00:10  来源:  作者:

    方元教授和胡宏德教授一起到病房查房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31日讯(记者刘佩佩摄影报道)“方教授、胡教授,这次是把我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真的很感谢他们!”1月31日上午,在川大华西医院病房里,72岁的李爷爷已经可以自己下床活动了。一周多前,他接受了一例极富挑战的手术,该手术在全球都属首例。据了解,9年前,李爷爷因心跳慢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而近两三年,他出现了严重的心衰,生活不能自理,连吃饭说话都觉得吃力。他体内的心脏起搏器因电量和功能问题需要重新更换。然而,他的上腔静脉闭塞,起搏器安置原有路径不通。1月11日,李爷爷来到川大华西医院求医。“老路”不通,川大华西医院心脏内科起搏电生理方元、胡宏德教授团队另辟新路,在医院多学科协作下,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经皮肝静脉穿刺植入抗心衰除颤器手术。

      72岁老人心衰严重连说话吃饭都觉得累

      “近两三年心衰严重,在来华西医院之前,已经有一两个月生活不能自理了。”1月31日上午,李爷爷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不能走路,没法吃饭,连说话都觉得非常疲惫。

      据方元教授介绍,病人李爷爷今年72岁,9年多前,因为心跳慢安置了心脏起搏器。2016年8月,李爷爷在医院检查时发现起搏器电量减少,需要更换新的起搏器。“起搏器使用的是锂电池供电,通过相应仪器可以检测锂电池的电量存量。”然而,在检查中,医生还发现,李爷爷的心脏长大且心衰严重。那么,李爷爷不能再继续使用之前单一功能的心脏起搏器,而需要一种既能抗心衰又能除颤的起搏器。“新的起搏器要能解决心跳慢的问题,还能改善心功能,预防猝死。”心脏起搏器经过60多年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而李爷爷所面临的问题是,他的上腔静脉闭塞,起搏器安置常规路径不通。

      据李爷爷的家属介绍,之前李爷爷在其他医院住院,但由于李爷爷情况特殊,医院没法为他做手术。因此,家里人又带李爷爷来了华西医院。当时,李爷爷状态非常不好,由于心衰引起肺部的并发症,肺部有淤血,影响呼吸,因此,连躺下睡觉都困难,只有坐着。

      起搏器安置老路不通,而李爷爷却危在旦夕。幸运的是,方元、胡宏德教授团队另辟新路,李爷爷有救了。

    病人李爷爷在接受采访时连连为华西医生竖起大拇指

      老路不通另辟新路经皮肝静脉穿刺植入抗心衰除颤器

      据方元教授介绍,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常规路径是穿刺前胸上方的静脉血管(常用左或右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经上腔静脉进入相应心腔。如果上腔静脉不通,就不能经该路径植入起搏电极。如何解决这一尴尬?早在2012年,方元教授团队就已在解决这一难题上取得了突破。“上面的路径不通,那我们能不能从下面想办法呢?2012年,我们成功完成了首例经皮肝静脉穿刺植入心脏起搏器。在此后的2016年和2017年,又完成了3例类似手术。基于以往的成功案例,让我们敢做,也做得好,保证病人的安全。”

      2018年1月23日,方元、胡宏德教授团队,在消化内科魏波、麻醉科何沛霖大力协助下,耗时4个小时,成功完成了世界高难度、全球首例经皮肝静脉穿刺植入抗心哀除颤器。具体手术路径是怎样的?据了解,手术时在患者右腹开一个小洞,从他的肝静脉进行穿刺,心脏起搏器的两条电极线逆向通过肝静脉,分别与右心室和左心室相连接。胡宏德教授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手术中,电极到达左心室时非常有难度,因为路径比常规的路径略长,人的血管构造也有天然弯曲的地方,因此,电极线由下往上走时,要经过3个弯曲路段。为了让电极到达左心室准确的位置,团队采用电场做导航,让电极线准确到位。不仅如此,经皮肝静脉穿刺植入的手术方式可能会伤及肝脏导致肝脏出血,同时还可能由于重力作用导致患者术后活动时,体内的起搏器移位影响功能。因此这种手术方式是世界上高难度手术,需要医生胆大和心细。

      所幸,李爷爷的手术非常成功。1月31日上午,李爷爷在病房里自由活动,精神很好。他说自己很感谢方元教授和胡宏德教授,是他们把自己从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我手术第二天就能吃饭了,第四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也能安安心心躺着睡个好觉了。”

      据了解,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增加,可能使用到的心脏起搏器的人也会增加,此次手术的成功,为常规途径安置心脏起搏器行不通的患者储备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