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委员支招:振兴乡村 首要破解“空心化”
  • 委员支招:振兴乡村 首要破解“空心化”

    时间:2018-01-30 15:48:39  来源:  作者:

      “四川作为劳务输出大省,人去村空,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还是要靠人!”“农产品供需不平衡,亟需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实现产值变现。”“要致富先修路,推进农村尤其欠发达地区公路建设,把通向外界的奔小康之路建设好!”

      1月26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全省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三农”工作全面发展。如何让四川的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成为了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他们或集体或联合提案,纷纷为改变全省的乡村面貌建言献策:打造职业农民、做好产业规划、推进公路交通建设……

      提案 聚焦乡村空心化

      人去村空 “有企无业、有业无链、有场无市”

      加快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四川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乡村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农业与农村发展面临多重短板。

      来自法律界的省政协委员司马向林和刘朝宽联名提交了提案,直击乡村发展的现状:“有企无业、有业无链”“有地无人、有场无市”,个别乡村甚至一度出现“空心化”的现象。

      四川省工商联集体提案认为,就农村产业而言,农村有产品,但销售环节、市场拓展环节一直没跟上,导致农产品滞销,农民无收益。具体表现为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过于分散、弱小,无法实现信息对称,无法直接对接。

      另一方面,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农村的土地、房屋、旅游、文化等资源被闲置,乡村发展严重不充分,社会全要素生产力下降。生产者只能用一切降低成本的方式生产,产品不安全因素增加,自然更没有市场。供需不平衡,造成生产者收入越来越低,使得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二三产业无法发育,乡村和小城镇产业空心、人员外流。

      破题 振兴乡村有路径

      产业主导 因地制宜,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实现更全面、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四川还需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抓。

      省政协委员、眉山市政协副主席杨常沙认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产业,前提是定位和规划。

      他认为,我省应以乡镇为统筹,各市州进一步调整优化村级产业布局,站在全省的产业格局高度,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尽快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以乡镇为主导,在村级应项目化,并与农舍布局、路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注重提高农村土地集中利用率。同时,规划应突出围绕生态旅游、人文故事、产业特色展开。

      省政协委员司马向林和刘朝宽的联名提案则认为,四川省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城乡融合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促进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高新区与各县区农业产业合作,建设一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着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引导高端要素资源投向农业,积极培育一批农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创意发源地、农业品牌运营地、农业技术孵化地,为全省乃至西部农业发展赋能;完善农业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四个链条”,推动四川乡村振兴向创新、创意、创美转型,以成都都市圈为核心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优美乡村。

      渠道为王 打通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渠道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实现农产品产值化,关系到农村老百姓的钱袋子。省工商联的提案指出,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社会化服务。采用“大园区、小业主”的形式将区域中某一个或部分经营项目委托给其他单位经营,如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通过全程托管等方式,能有效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农村资产的运营效率,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品质,实现分散模式下生产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

      面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不通畅的问题,集体提案中建议,改变农产品流通方式,促使产消良性互动。创新加工、流通、消费模式,坚持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商平台及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减少流通环节,同时,强化区域品牌建设,通过实施品牌战略,逐步起到“创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经济”的品牌效应,形成产地与销地、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的生态圈。

      从人着眼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村级人才库

      “有了规划,没有人也不行。”政协委员们在长期的调研中发现,我省农村的人口分布,普遍呈现老年人留村、年轻人外出的状态。

      四川省工商联集体提案认为,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从“人”着手,培养新三农人才队伍。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项目,重点组织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个体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相关人员以及有志在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人才,壮大新三农队伍。

      如何培养?省政协委员、眉山市政协副主席杨常沙则给出了具体意见:首先应给村“两委”松绑减负,让村“两委”干部的精力发挥在其基本职责和产业发展上来;其次,政府应制定鼓励吸引青壮年返乡创业政策,开展“新村能人”培育计划,建立农业创业导师指导制度,建立村级人才库等,着重培育村集体致富带头人,强化农技培训工作,支持全省有关高等院校办好涉农专业;第三是长期坚持实行村社第一书记制度,委以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第一执行人的责任;四是坚持大学生村官制度,加大村官选聘和派遣力度,优化村级干部结构,提升整体科技、文化水平。

      交通先行 加大欠发达地区乡村公路建设力度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

      近几年,全省的乡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落后,乡村公路欠账多、基础薄弱、发展条件差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乡村公路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省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研部部长彭顺林建议,四川省的乡村公路建设一定要遵循“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的原则,依据四川省2017年7月人大通过的《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欠发达地区乡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应统筹规划,派出专家针对欠发达地区深入研究乡村公路路网规划、建设标准、路政管理等,建立乡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养护考核,提升乡村公路服务水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秀江赖芳杰刁明康

      声 音

      省政协委员杨常沙:

      我省应以乡镇为统筹,各市州进一步调整优化村级产业布局,站在全省的产业格局高度,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尽快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省政协委员司马向林和刘朝宽:

      四川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一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农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四个链条”,推动四川乡村振兴向创新、创意、创美转型。

      省政协委员彭顺林:

      四川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欠发达地区乡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针对欠发达地区深入研究乡村公路路网规划、建设标准、路政管理等,建立乡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