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中华蜜蜂罕见活跃成都高山雪原 纯属瞎逛喝点水
  • 中华蜜蜂罕见活跃成都高山雪原 纯属瞎逛喝点水

    时间:2018-01-29 16:36:34  来源:  作者: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大寒已过,候鸟南飞,走兽冬眠,啾啾蝉鸣早已不见踪影。

      入腊月,已是冷风如刀,小昆虫大多销声匿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按理说,待到立春后气温转暖,甚至要至惊蛰,才是万物复苏之时。然而,这个冬天,成都西面的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枝头皑皑白雪,一些小小身影仍在飞舞。白雪金翅,生机盎然,中华蜜蜂,罕见地活跃在成都高山雪原。

      雪舞蜂飞 中华蜜蜂罕见在雪地遛弯

      宋代诗人陆游,很写了几首和蜜蜂有关的诗。

      春天他写:“寻巢燕熟频穿户,酿蜜蜂喧不避人。”花前自醉,放翁看春,日光暖暖,很是惬意。没过几个月,话锋又变了,“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陆游略一沉吟,落在纸上的是燕子从南而返、忙筑新巢;春花渐次凋谢,蜜蜂也一日比一日稀少。

      放翁今日若在,该有新诗可写――立夏后就该逐渐蛰伏的蜜蜂,在成都的冬天,罕见的没有绝迹。“前几天,我到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发现竟然还有蜜蜂在活动。”1月24日,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谈到这一现象时,颇为意外,“在保护站附近的雪地上,仍有蜜蜂飞舞,这和大家一般认为蜜蜂冬天不外出活动的常识相悖。”

      就在1月初,万里之外的北美大陆迎来“炸弹气旋”,美国东北部地区遭受暴风雪侵袭,4000多个航班取消,部分地区体感温度甚至达到零下69℃。然而在成都,今年目前为止的气温都还算温和。气象专家说:“对成都来说,今年可以算是个暖冬。”

      发现雪地上有蜜蜂飞舞时,赵力持了相机,小心翼翼靠近。体躯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披黄褐色绒毛……“这些蜜蜂是土生土长的中华蜜蜂,亚洲特有的东方蜂种。”

      据资料记载,中华蜜蜂既耐寒又耐热,在天然树洞里能度过-30℃至-40℃的严冬,在10℃的气温时就可出巢飞翔采集,但是在如此低的气温下外出活动,赵力相当惊讶,“还未见记载。”

      为何单飞? 冬天没花采纯属瞎逛喝点水

      事实上,作为变温动物,蜜蜂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为了抵御严寒,大多数种类蜜蜂在8℃以下就处于冬眠状态,它们只在蜂巢内抱团取暖,不会外出活动。但赵力观察到雪地蜂舞的当天,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外悬挂的温度计显示,当时的户外气温只有零度左右,“这个温度几乎是昆虫活动的禁区。”

      蜜蜂这种群体性很强的昆虫,为何在冬天出现“叛徒”离队?一个猜测是,在阳光照射下,蜂巢的温度升高较多,让这些蜜蜂有机会外出活动。“除了蜜蜂,雪地上还有蚊子和蝎蛉飞舞,这也比较反常。”赵力认为,在阳光下,这些昆虫体温能够升高到可以自由活动的程度,成为了海拔2000米左右冬季长期积雪的高山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雪地蜂舞,这样的景象或许与近年来成都冬季气温持续走高有关,另一个可能是,中华蜜蜂的耐寒能力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冬天没有花儿,他们出来吃啥?”“估计就是上厕所、喝水,瞎逛。”赵力笑呵呵地解释,“中华蜜蜂的寿命,虽然有记载的是冬季最长3个月,但是从观察来看肯定不止,我估计有五个月以上。”按照这样的推算,这几只大冬天闲逛的中华蜜蜂,极有可能是于2017年11月左右变成工蜂,将在今年3月底4月初走完自己的一生。

      蜂之战争 西洋蜂数量已是中华蜜蜂五倍

      “并不常见”的本地土著蜂――中华蜜蜂,在隆冬时节依然出没的背后,仍有动物界残酷竞争的影子。

      作为有7000万年进化史的古老物种,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都有中华蜜蜂出没的身影。据调查,中华蜜蜂的分布,北线至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西北至甘肃省武威、青海省乐都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新疆深山也发现有少量分布。西南线至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墨脱、摄拉木,南至海南,东到台湾,四川则是中华蜜蜂的集中分布区之一。

      然而,当“土著蜂”遭遇“外来蜂”,一场生态危机的飓风卷起。自1896年西洋蜜蜂引进、大量繁育以来,西洋蜜蜂在全国的总群数约500万群。而中华蜜蜂群已经不足100万群,山林中已很难找到野生中华蜜蜂群了。除了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华蜜蜂生存危机的主因是引入的西洋蜜蜂。

      这些“外来蜂”对“土著蜂”有很强的攻击力。据养蜂专家介绍,西洋蜜蜂以意大利蜂为代表,杀伤力强,三五只意大利蜂就能破坏一个中华蜜蜂的蜂群。意大利蜂翅膀振动的频率,与中华蜜蜂的雄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有点相似,被中华蜜蜂误认为它是雄蜂,意大利蜂顺利进入巢门后,会杀死中华蜜蜂的蜂王。

      现状堪忧 百年来锐减八成黄河以北已经濒危

      西洋蜜蜂引入中国120年以来,中华蜜蜂受到了严重威胁,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分布区域缩小了75%以上。黄河以北地区,只在一些山区保留少量中华蜜蜂,处于濒危状态,蜂群数量减少95%以上;新疆、大兴安岭和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中华蜜蜂已灭绝,半山区处于濒危状态,大山区处于易危和稀有状态,蜂群减少60%以上;只在云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西藏还保存自然生存状态。

      “能在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见到中华蜜蜂的活动,是很高兴的事情。”赵力说,在我国,中华蜜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洋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华蜜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而西洋蜜蜂的嗅觉与中国很多树种不相配,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我国很多植物能繁衍生息千百年,中华蜜蜂功不可没,“例如中华蜜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洋蜜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文人与蜜蜂 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中国是世界养蜂第一大国,究其原因,还是为了蜂蜜。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蜜蜂的“鼎盛期”集中在宋朝,许多知名诗人大家,都曾洋洋洒洒为其赋诗。公元1082年,四川眉山人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门庭冷清,不得签署公事,平日太闲,嗜酒又没得喝。老乡杨世昌听说之后甚为怜惜,拂尘一挥,给他弄了个用糯米、蜂蜜为原料的酿酒方子,“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苏轼之后有陆游,身处北宋危亡之际,自嘲少一些,叹息多一些。“藤叶成阴山鸟下,桧花满地蜜蜂忙”,放翁也写春日蜂忙,但忍不住给蜜蜂加了一层自家放旷的叹息,“流年不贷世人老,造物能容吾辈狂”。

      比起前面两位,杨万里似乎轻松许多。某个春天,他走出贡院买花,顺手捎带了几只蜜蜂回来,“便有蜜蜂三两辈,啄长三尺绕枝忙。”进士及第的诚斋先生在南宋四朝的岁月里,过得显然比陆放翁更自在。

      然而,蜜蜂一直是忙碌的。南来北往,短短数月生命中,既要酿蜜,又要生崽,有时候和蛱蝶逛逛园子,还经常要被诗人捉来放进墨水里。但日子总归要比千年后好过许多――1896年,以意大利蜂为代表的西洋蜜蜂进入中国,一场屠杀开始,中华蜜蜂的好时光戛然而止。南园采花蜂似雨,也只是历史的咏叹了。

      这个冬天,我们欣喜地与中华蜜蜂相遇,看它穿花度柳飞如箭。等到春天,又是一番惊喜,“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雪 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