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2017年自贡110接无效(骚扰)报警26万余起 有人打6700余次
  • 2017年自贡110接无效(骚扰)报警26万余起 有人打6700余次

    时间:2018-01-09 18:35:27  来源:  作者:

    通气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自贡1月9日讯(记者 徐昭磊 摄影报道)“喂,110吗,我养的狗不见啦,你们能不能来帮个忙?”“110吗?没事我就是试试电话能不能打通”……诸如此类的“奇葩”报警,自贡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每天都会接到,类似这些大量的无效报警,不但让接处警人员不堪重负,也浪费了宝贵的警务资源。

      今天上午,四川新闻网记者从自贡市公安局“向人民报告”指挥中心(110)专场新闻通气会获悉,2017年全市公安机关接警38.4万余起,其中无效(骚扰)报警就有26万余起,占67.7%。

      去年自贡全市接警38万余起

      “通过多年来的建设、优化,110接处警机制运转有序、高效,为全市社会稳定,特别是处置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自贡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王少杰通报说,现在自贡市公安局实行的是“一级处警”和“就近处警”原则,全市设有市公安局和荣县、富顺县局三个报警服务台,分别承担五区两县群众报警求助服务。

      据统计,2017年,全市公安机关共接警38万余起,同比2016年增加2700余起,上升0.72%。其中,无效报警26万余起,同比减少4万余起,下降14.03%。有效报警12万余起,同比增加4.5万起。有效警情中刑事警情7000余起,同比减少2800余起,下降28.49%;治安警情8000余件,同比上升15.31%;求助警情6.8万起,同比增加3万起,上升93.23%;交通警情1.2万起,增加1900余起,上升18.92%;火灾警情108起,减少35起,下降24.48%。

      无效警情占用大量警务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无效警情占了报警总量的60-70%。“王少杰解释说,无效报警种类主要是骚扰电话和咨询电话。特别是部分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酒后拨打报警电话,占用了大量警务资源。在2017年一年时间里,自贡全市公安机关接警38.4万余起,无效(骚扰)报警就有26万多起,占67.7%。其中仅一名无刑事责任能力者,就拨打110报警电话6700余次。

      “大量无效报警电话打入造成报警服务台不堪重负,对有限的110资源造成巨大浪费,使真正需要报警或求助的群众由于110线路被无效报警占用而无法打进,严重干扰了接处警工作。“王少杰表示,面对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骚扰110报警电话的情况,警方大多是进行批评教育,但对于报假警和恶意骚扰110报警电话者,公安机关则会通过调查取证后进行严厉打击。

      2016年3月,富顺人刘某拨打110报案称自己的长安车被盗,价值两万余元。随即,富顺县局对该案立案侦查,侦查过程中发现,该车在2015年11月6日被刘某本人抵押于成都某典当公司,车辆一直存放于典当行内,并未发生被盗情况,刘某为了不让家人责怪,谎报车辆被盗的警情。富顺县局依法撤销案件并对刘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1][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这些情况下可拨打110

      针对多年来普遍存在无效警情偏高的问题,2017年,自贡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省政府、省公安厅关于非警务警情的要求,建立了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市政府还将成立12345服务热线,对噪音、水电气等不属公安职责范围的警情和求助进行分流,更好地服务群众,减少警用资源的浪费。同时,自贡警方表示,将从加强普法宣传及舆论引导和依法严厉查处骚扰电话两个方面解决。

      如何正确拨打110?自贡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在这些情况下可以拨打110。

      110受理报警的范围:一是刑事案件;二是治安案(事)件;三是危及人生、财产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事件;四是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五是其他需要公安机关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

      110受理求助的范围:一是发生溺水、坠楼、自杀等状况,需要公安机关紧急求助的;二是老人、儿童以及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等人员走失,需要公安机关在一定范围内帮助查找;三是公众遇到危难,处于孤立无援状况,需要立即救助的;四是设计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威胁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财产安全和工作、学习、生活秩序,需要公安机关先期紧急处置的;五是需要公安机关处理的其他紧急求助事项。

    首页 上一页[1][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