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学子用大提琴征服纽约州古典音乐季
  • 成都学子用大提琴征服纽约州古典音乐季

    时间:2018-01-05 18:39:36  来源:  作者:

      文莎

      2017年岁末,在美国纽约州索格蒂斯古典音乐季上,来自成都的大提琴演奏家潘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改编自莫扎特的《魔笛》,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意境;舒伯特的《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音色温柔轻缓,如月华,如流水;舒曼的《慢板与快板》,节奏错落,层次感丰富……演出结束,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纷纷起立致敬,掌声、欢呼声更是不绝于耳。

      1988年出生的潘畅,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他曾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个人音乐会,还获得过salon de viutuosi(纽约音乐沙龙)观众评选的年度大奖。多年来,潘畅始终把大提琴当作他的歌喉,用琴来唱出内心的声音。

      14岁在全国比赛上获奖

      “父母酷爱古典音乐,是他们启开了我的音乐之门。”6岁时,潘畅就被妈妈送去学习大提琴。学琴伊始,他就展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不管是演奏技巧还是对音乐内涵的表达,都能很快地掌握和运用,12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录取。

      在北京读书时,美国著名大提琴教育家伯纳德前来交流访问。彼时,潘畅以一曲罗西尼的大提琴变奏曲,给伯纳德留下深刻印象。在赞许潘畅音乐才华的同时,他还特意叮嘱:“拉琴不仅仅只是两只手的运作,还需要用整个身体的力量去支撑,让身体和琴融在一起。”在以后的音乐生涯里,潘畅慢慢地领悟到这番话的含意,“拉琴不单单是高明的技巧,而是要追求人琴合一的境界,表达演奏者内心的声音、情绪和态度。”

      2002年,潘畅参加了全国大提琴比赛,获得优秀杰出奖,当时年仅14岁。

      附中毕业后,潘畅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学习,之后被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如今,他又在纽约巴德学院,攻读演奏专业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潘畅接触到秦立巍、奥多・帕里索特、王健等世界一流的大提琴演奏家。“他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化作了不同的音乐表现风格。这让我非常敬佩。”特别是当王健告诉他,自己曾花了3年的时间专门琢磨和练习揉弦,这让潘畅非常感慨:“仅仅是揉弦,王老师就用了3年时间去练习,还有他的运弓、音色、音准,这些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时间和精力。”王健对音乐精益求精的态度,也警醒着潘畅不断地提高对自身的要求。

      改编名曲向经典和故乡致敬

      在美国索格蒂斯古典音乐季上,一曲改编自莫扎特同名歌剧作品的《魔笛》,赢得台下观众阵阵叫好。潘畅说:“当我在演奏这首作品时,会首先想象自己是一名歌剧演员,思考怎么样用歌剧的方式把它唱出来,然后再用大提琴把这首曲子诠释出来。因为整首曲子分成了七个小变奏,所以当我演奏这首作品的时候,也要让观众感受到每个变奏包含的不同的情绪和性格。”

      在演奏技巧方面,潘畅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和思考,从每一个音的发音、走向,到每个主题之间的联系、变化,以及与钢琴的配合。他说:“只有对每一个细节都用心雕琢,才能让这首作品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除了改编西方经典名曲,潘畅还对东方音乐的改编充满兴趣。此前,他用大提琴演奏了改编版中国名曲《鸿雁》,还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内,向祖国和故乡成都致意。他说:“我的根在中国,在成都,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今后,我也希望能把好听的音乐带给家乡的观众。”

      原标题:成都学子用大提琴征服纽约州古典音乐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