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12米长敦煌壁画临摹精品惊艳亮相四川博物院
  • 12米长敦煌壁画临摹精品惊艳亮相四川博物院

    时间:2018-01-04 18:31:55  来源:  作者:

      川博张大千书画馆换展,增选张大千50件(套)作品

      □本报记者 吴晓铃

      1月3日,四川博物院张大千书画馆展品调整后全新亮相。作为全球收藏张大千作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此次展品调整中特别增选了张大千先生的50件(套)作品,其中包括了12米长的《萨太子舍身饲虎图》等敦煌壁画临摹精品,也有他与著名画家溥心畲合作的山水图轴等。据悉,此次换展,张大千的书法、信函、印章等也有展出。而川博全面展示张大千的各类别作品,尚属首次。

      敦煌临摹精品集中展出

      张大千是享誉全球的书画家。徐悲鸿赞他为“五百年来一大千”,而他上世纪40年代前往敦煌临摹壁画之后对中国画线条和色彩的重振,令他感叹“西洋画从此再不足以骇倒中国画坛”。张大千的画作近年还频频拍出天价。去年12月18日,北京嘉德拍卖的一幅张大千《水月观音》,以1.012亿元成交。

      上世纪50年代,张大千的发妻曾正蓉携其家人,将他留在成都的183件壁画、200余件白描手稿,以及80多个印章全部捐给了现在的四川博物院。川博成立新馆之后,专门开辟了免费的张大千书画馆供观众参观,并定期更换展品。

      川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新增选的50件(套)张大千作品,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张大千临摹于敦煌的《萨太子舍身饲虎图》。这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精品,长度超过12米。整幅画面内容详尽却无拖泥带水之感,内容庞杂却主题鲜明。张大千用复原临摹法描绘了一个劝人向佛的故事:萨国三位太子随国王、王后出行郊外,见到悬崖下奄奄一息的母虎和七只嗷嗷待哺的小老虎。于是,最小的太子为救老虎,跳下悬崖舍身饲虎。在去年底成都博物馆举行的敦煌壁画展中,敦煌画师们临摹的这幅壁画也曾隆重登场。此外,此次书画馆调整中还加入了6幅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图案,各种精美藻井、花边、佛光图轴繁复典雅,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图案第一次系统性展出。

      山水仕女图展深厚绘画功力

      此次换展中,张大千成名之初与人合作的花卉图轴、《张大千芭蕉竹石仕女图轴》《张大千山茶图斗方》等作品也一一亮相。这些作品,清晰串起张大千的成名轨迹。

      在张大千与人合作的一幅花卉图轴中,从款识和印鉴可知该画完成于1928年9月的一次秋英会。作者共11人,其中就有张大千。张大千此后回忆,正是这次秋英会,让他在上海一举成名。原来,这次秋英会召集人赵润老先生听说张善有个小兄弟也能画画,叮嘱其一定带上张大千。正是这次秋英会上,张大千展现了他诗书画的功力,让众人刮目相看。此后,上海报界指其“一鸣惊人”,张大千也成为当时画坛的后起之秀。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大千和同样在山水画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溥心畲并称为“南张北溥”。当时画坛认为“海内以画名者众矣,求其天分高而功力深者,当推张大千、溥心畲二家……”这次换展中所增的张大千与溥心畲合作的山水图轴,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两位大家的丹青妙笔、珠联璧合。

      有意思的是,在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之前,可以明显看出他前期作品中的仕女娇弱而柔媚;而敦煌之行之后,张大千再画仕女,便呈现出丰腴健美的特色。同期展出的不同作品,将直观体现张大千绘画风格的转变。而张大千致四哥张文修的家书也鲜少展出。信函内容虽多为家族中事,也具有大千书法用笔灵活、气韵流动、潇洒自如的鲜明特点,是研究张大千书法艺术和生平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