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全国制造业评“单项冠军” 为何上榜川企少
  • 全国制造业评“单项冠军” 为何上榜川企少

    时间:2018-01-04 17:56:08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朱雪黎

      第二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71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和35个单项冠军产品上榜。四川企业在其中的分量不重,仅有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1家入选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而浙江、山东、江苏三强分别入选14家、12家和8家;仅有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1家入选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而浙江有8家、山东有4家;首设的单项冠军产品中,竟无“四川造”。

      今年1月首批名单公布,共选出示范企业54家、培育企业50家,也仅有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川企凭借“高铝超薄触控屏保护玻璃”入选示范企业。

      四川是制造业大省,为何当上“单项冠军”的如此少?企业水平不行?还是另有原因?

      申报不积极 没有政策和资金激励川企嫌没有“实惠”

      “企业没有积极性,我们推进也很乏力。”省经济和信息化规划与产业政策处处长徐杰回复:本来第二批还有5家川企符合申报标准,但企业却婉拒了。因为入选并不能得到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好处。

      “不仅没有具体奖励,就连牌子都没发一个。”首批入选的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颇感失望。

      其他入选企业较多的省份,基本都设有专项资金奖励。去年,山东省出台制造业“单项冠军”奖励政策,今年又把奖励标准提高一倍,分别从100万元、5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100万元。山东省入选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已达3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数近1/5。

      “我们也在考虑给予相应奖励和支持。”但徐杰认为,即使给奖励,对企业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这不是问题的根本。

      现实选择题 走“专”“精”道路还是多元化

      多元化发展,还是做专做精?这是企业需要面对的现实选择。

      专注细分市场,道理都懂,细分市场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意味着高附加值、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受市场周期影响较小,可以存活得更“稳”更持久。单项冠军企业的出口能力更强,其产品代表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中国制造”“四川制造”的国际品牌形象塑造。但也意味着将受限于有限的市场容量,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再要进一步,就难了。因而一些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上市融资,进一步做大规模。

      赛迪智库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程楠认为,四川有培育单项冠军企业的基础,但很多具有冠军潜力的企业在发展路径上迷失了。她刚到四川调研了一家生产机械加工成套设备的企业,其产品“一套卖出去,至少要用十几年”,规模很难壮大。研发需要资金投入,主业再难做大,企业开始做房地产和其他新业务了,希望走多元化路子,吸引战略投资做大规模,争取上市。

      在程楠看来,四川要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培育更多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能够引领该领域发展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冠军”企业是一条重要路径。要营造适合“单项冠军”成长的外部环境。对具有“冠军”潜质的企业,应在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在海外并购等方面予以帮助。

      “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对全国和四川都很重要。”程楠表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单项冠军概念类似国外提的“隐形冠军”,对经济“稳中求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建设需要更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

      原标题:制造业评“单项冠军”为何上榜川企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