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蓉平:治理交通拥堵 “共建”“共治”方能“共享”
  • 蓉平:治理交通拥堵 “共建”“共治”方能“共享”

    时间:2017-12-20 17:01:29  来源:  作者:

      12月19日,成都市交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018年1月22日起,工作日7:30至20:00,成都尾号限行区域扩大到绕城高速(不含)以内所有道路。这一政策也被广大网友戏称为“鸳鸯锅”变“红锅”。

      涉及衣、食、住、行公共政策的出台与调整,样样牵动人心。成都市这次调整机动车限行范围,得到了大多数网民的理解和支持,但也有部分网民吐槽。

      数据可以说话。据交管部门通报,近五年来,成都汽车以每年5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89.41万辆,居全国第二,千人私家车拥有率超过244辆,位居全国第一。道路资源增长速度赶不上汽车的增长速度,现有尾号限行措施效果已经被快速增长的汽车逐步抵消,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

      党的十九大对社会治理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是大家的城市,我们在成都这个城市里,享受着它的温润,也承担着责任。

      “共建”“共治”方能“共享”,因为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人们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居住在城市。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时代价值中,让生活更加美好是共同的追求目标。当我们在享受城市中更多的工作机会、丰富的物质生活、多彩的文化资源等美好资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承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可以说,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市民都是城市的主人,在城市中结成了“生活共同体”。获得城市发展的便利是我们的权利,同时我们都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珍爱自己生活的城市,不断贡献与付出才能让城市更加美好,这也是应有的责任。

      当前城市空气质量优劣已成为市民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频次渐多的交通拥堵常常受人诟病,公共利益受损的矛盾显得愈发突出。生活在一个利益差别与分化的时代,如何认识并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成都实施“限行扩面”政策,不可避免影响了部分车主的出行便利。为了公共利益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当我们的公共利益越来越多,最后受益的也是城市的每一个市民。

      共建共治共享,强调的是一个“共”字。“共”代表了多元化和多主体,只有党委政府、企业机构、社会组织、市民个体的协调配合,共同治理的最大成果才能体现。成都这次扩大尾号限行区域,同时要最大限度减小对各个社会群体的影响,把扩大限行带来的出行矛盾协调好、处理好,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方面,不仅从理念上,更是从实际政策上推动绿色发展方式,规定新能源汽车不在此次限行范围内,这对市民的消费选择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在三环以外区域增加40条公交线路,推动地铁加速成网,协调共享单车企业增加地铁站点及周边共享单车的投放等等措施,也显示政府解决市民出行难题的决心。而对个人而言,一周少开一天车,就是用实际行动为交通拥堵的缓解、汽车尾气减排、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出一份力。

      更高效便捷的交通,更生态宜居的环境,更清新洁净的空气,是这座城市每个市民的向往。只有善待我们的城市,才能得到城市更多有益的回应。作为城市里的一份子,单个部门、单个市民的力量或许微乎其微,但只要每个人能为这个城市多考虑一点,多付出一分,公共利益将聚沙成塔,积木成林。

      一座美好的城市,来源于每个人,更馈赠于每个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