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九寨沟灾后重建现场:82米高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
  • 九寨沟灾后重建现场:82米高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

    时间:2017-12-19 15:22:23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史晓露 祖明远

      12月15日,车行至川九路漳扎镇丛牙村路段,一大片裸露在外的灰色山体映入记者眼帘,受损的山体上附着形如蛛网的巨幅钢架,80多米高的顶端,有人在钢架间忙碌着。

      “那是工人在进行锚杆钻孔。”省道301线川九路两处水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副经理王珍飞说。

      锚杆钻孔是锚杆格构的一个重要步骤,而锚杆格构是地质灾害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力学原理,用锚杆框架对山体进行内部加固。再在格构区域喷播植草,实施绿化,实现受损坡面的生态植被恢复与防护。

      不过,在受损的山体表面作业难度较大。“这里的垂直高度有82米,斜面长135米。工人们要先从山体旁边的简易便道上去,然后背上安全带,站在固定在山体的钢管架板上作业。”王珍飞介绍,工人们每天要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6点半。

      在高空中作业,不仅要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忍受恶劣极端天气。42岁的工人田长明说,“风很大,下午气温低到零下三四度,风吹在脸上就像用刀子削一样。”田长明穿着军大衣,用衣领和帽子紧紧地把头和脖子裹住,再戴上一顶安全帽。“还是有点扛不住。”他脱下一只手套,手指上裂出一道道口子。

      “锚杆格构是目前主要采取的一种边坡治理方式。”王珍飞表示,相对于桩板挡墙,锚杆格构投资低,加固效果良好,但不能防止围岩风化。对于受损严重的山体,还需要采取多种防护措施。

      位于上四寨神仙池路口的一处山体,在本次地震中垮塌严重。上四寨神山滑坡崩塌应急治理工程项目工程师鞠文林介绍,针对这处山体垮塌,采取了锚杆格构、桩板挡墙、安装被动防护网等措施,11月底该处3650平方米的格构区已完工。

      在九寨沟灾后重建中,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生命工程”。截至目前,九寨沟县已完成63处中小型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其余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