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提前24天完成年度目标 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233天
  • 提前24天完成年度目标 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233天

    时间:2017-12-18 16:56:00  来源:  作者:

      233,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 它就是今年来每个成都人朋友圈中频频出现的“银杏、阳光、成都蓝”。

      来自成都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7日,成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0天,这表明成都提前24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7年度优良天数目标任务。其后,成都又再次拿下三个优良天。毫无疑问,这是自2013年国家实施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以来,成都创下的又一最高水平。在优良天数越来越多的同时,成都重污染天数也在逐年减少,从2013年的62天下降到13天,下降幅度接近80%。

      纪录背后

      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

      成都,温暖舒适的气候吸引了无数新“成都人”前来安家置业,但秋冬季特殊的气候条件极易出现“逆温层”,冷空气进不来、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重污染天气一触即发。但与前几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成都的冬日暖阳多了不少。

      来自成都市环保局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7日,全市优良天数230天,优良率达到63%,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PM 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84微克/立方米、5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1天,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6.0%、11.9%。

      这份捷报并不意味着结束。24小时后,这份“成绩单”的记录再次被打破,成都再次拿一个优良天。截至2017年12月15日,成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3天。

      在专家看来,今年频频被刷新的优良天数记录,得益于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成都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年初就将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列为2017年全省环保“一号工程”。省环保厅明确表示要将大气治理一半精力投到成都平原,并将进一步强化成、德、绵、遂、资、眉、乐、雅8个市联防联控。成都也在发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安排部署,6次召开成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领导组织参加的专题会、现场会近50次;同时市级部门和区(市)县各个层级的现场会、突击检查也从未间断。现场评比、集中督办、抽查检查、区(市)县排名、约谈区(市)县政府负责人……压力层层传递,为的是压实区(市)县、部门的责任,保证以“最大决心”打好蓝天保卫战。

      今年以来,成都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从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等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成都市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三棵树油漆公司有机废气节能环保型蓄热式燃烧、国电金堂电厂超低排放等治理项目。强化源头管控,分类科学施策,抓好联防联控,系统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神器亮相

      科技治霾覆盖率提高

      雾霾防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工程。在坚持雷霆手段的同时,治霾要提高效率、提升效果,就必须查清源头、精准施策、对症下药。

      在成都,跑上街头的“多功能抑尘车”、“雾炮车”等治霾利器已不鲜见,一大批治霾“神器”也已进入外场试验,科技治霾成果覆盖率也正在逐步提高。

      在天府广场西侧和南侧,“超细清水雾技术”正在紧张施工之中,技术提供方海力特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天府广场绿地内安装的超细清水雾系统,通过高压以雾状的形态喷出,可以产生直径1-10微米的高速均匀细水雾,降解距离地面10米以内的漂浮扬尘颗粒物,起到除霾、降尘、降温、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氧离子的作用,“设备中喷出的是超细水雾,不会打湿行人衣物,不仅能让空气清新,在绿地中也能自成景观,形成空气清新舒适的局部小气候。”

      除了在天府广场两侧绿地中布设17套超细清水雾系统,海力特集团还提供在天府广场周边22栋高层建筑楼顶的55套人工增雨设备技术支持,“目前正在施工之中,预计示范点安装工作在本月20号完成。”据悉,这项科技治霾的技术将率先在青羊区、锦江区等交通主干道推广应用。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试验场上空,一架直升机正穿过高度100米左右、厚度近200米的贴地逆温层,向目标区域播撒超低温液氮。这一名为“应用冷却技术人工影响逆温层的研究与试验”,旨在探索通过人工干预近地面逆温层改善局部大气扩散条件、进而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这项技术也将有望缓解成都长期以来受困扰的冬季气象不利条件。

      今年以来,成都先后召开多次科技治霾现场办公会和科技治霾技术与产品应用推广会,先后协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实施了“多尺度喷淋喷雾除霾技术”项目,组织市气象局、中物院成都科技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易态易优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中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在人工增雨、逆温层人工影响、雾霾吸除、汽车尾气治理等领域凝练了一批雾霾治理技术项目。目前,“多尺度喷淋喷雾除霾技术”、“应用冷却技术人工影响逆温层的研究与试验”等项目已着手开展外场试验。

      三方合力

      政府企业百姓共同努力

      “从即日起,我们将严格执行倡导性措施,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特殊管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主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11月27日零时,成都市首次启动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在不少人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国电金堂电厂等8家火电、水泥、玻璃行业企业率先发声,积极主动落实各项减排措施。其中,国电金堂电厂和三瓦窑电厂降低生产负荷、减少用煤量、压减发电量,金堂电厂达到稳定超低排放要求,三瓦窑电厂减排30%;都江堰拉法基、四川亚东和四川兰丰水泥公司停止部分生产线、加大SNCR喷氨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均减少50%;南玻、台玻和明达玻璃降低生产量、加大SNCR喷氨量,氮氧化物总量同比分别下降47%、50%、44%。

      “明天开不开车?”“不开,坐地铁上班,少排放点尾气,也能为空气质量做点贡献”“好,我去提交停驶申请”……12月10日晚,都在孵化园上班的王岩夫妻俩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周一的出行方式。 随着点击提交申请,王岩在“蓉e行”的积分已经变为400,这代表着他已经申报停驶了40天。来自成都市交管局的信息显示,自今年7月23日,成都交警“蓉e行”众治联盟平台上线以来,注册用户已达27万余人,“私家车停驶申报”总天数达35909天,申报车辆6483辆。

      来自国内共享单车两大领导品牌摩拜和ofo的数据显示,成都市共享单车累计注册用户总数已超千万人,日活跃用户也在百万量级;自去年11月、12月相继在蓉投放以来,成都市民使用这两大品牌单车的骑行总里程已超8亿公里,相当于绕赤道约2万圈,绕成都绕城高速超941万圈,减少碳排放量约10万吨,相当于植树约2000万棵,相当于约2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

      正是有了这么多企业的支持、更多的王岩们的努力,今年成都的“优良天”成绩单才会不断被刷新。这也说明,“治理大气污染”这场“人民的战争”不仅必须要打,而且要打得漂亮,只要政府、企业、百姓形成环保合力,蓝天白云终可期!

      市环保局:以铁的手段、一以贯之的恒心 推动常态化长效化

      “这只是长征路上一个好的开始,如何保持住来之不易的蓝天白云,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道长期课题。”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气雾霾防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工程,虽然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成都大气污染治理还需要继续以坚定态度打好治霾攻坚战、以科学方法增强治霾精准度、以全民力量打好治霾组合拳,以铁的手段、一以贯之的恒心推动污染防治常态化长效化,才能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该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全力推进“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以“零容忍”态度清理关闭“散乱污”企业,大力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加快落后产能淘汰,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尾气治理、扬尘防治、露天禁烧等综合治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好大气治理攻坚战。

      同时,要以科学方法增强治霾精准度,加强与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定期开展全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及时更新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在推进科技治霾方面,将强化环保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和转化运用,利用车载雷达、无人机、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对污染源的快速发现、精准识别、及时处置。

      全民力量打好治霾组合拳,将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从源头堵住污染源。深入开展环保“十进”活动,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充分激发企业、学校、市民等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参与、共治共享、共促发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格局。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抓好目标考核,根据2017年各区(市)县空气质量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严格按照《成都市空气质量考核激励办法》,对不能完成任务区(市)县严格考核和处理,实行通报、约谈和财政资金扣缴;对完成任务的区(市)县进行表彰和资金奖励。目前,成都市已开展专项督察和执法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环保督察办,集中组织力量,分片区、分阶段、分行业开展攻坚行动落实情况督察。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排名,按月通报攻坚方案落实情况,对空气质量恶化,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区(市)县和市级部门进行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人约谈问责;市环保局将统筹环保督察办和公安环境犯罪侦查支队作用,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始终对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让“凡污染、必严查”“凡污染、必重处”成为常态。

      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原标题:提前24天完成年度目标 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233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