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川网会客厅】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坚定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
  • 【川网会客厅】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坚定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

    时间:2017-11-25 15:45:43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巴中11月24日讯(记者 余开洋 王鹏 李桃)“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学懂、弄通、做实的务实成效奋力谱写伟大中国梦的巴中新篇章。”11月23日,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特殊关头,就巴中如何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老区振兴发展、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接受了四川新闻网等媒体记者的采访。

      不忘初心,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抓落地

      巴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核心区域和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中心城市。

      罗增斌介绍说,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巴中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在全市上下组织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引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学懂、弄通、做实的务实成效奋力谱写伟大中国梦的巴中新篇章。

      罗增斌告诉记者,巴中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抓落地。一是迅速安排落地,巴中市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学习宣传贯彻通知,全面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监督检查、政治巡察、目标督查重要内容;二是层层传达落地,先后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大会、中心组学习会,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更加坚定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巴中发展,各地各部门第一时间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到全市干部职工和千家万户;三是宣传宣讲落地,坚持领导带头宣讲,四大班子成员牵头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90场次,市、区县组建860个宣讲团、宣讲队,深入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巡回宣讲,各级“两代表一委员” 、驻村“第一书记”主动在所在领域、所在单位、所在党派、所在村开展宣讲,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巴中的山山水水;四是教育培训落地,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纳入干部能力提升专项规划,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各级党校的授课重点,积极筹建大巴山干部学院,开展理想信念、党性作风、担当奉献等系列教育活动。同时,主动谋划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激情满怀、建功巴中的干劲,投身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奋力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

      砥砺前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巴中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所辖三县两区均为国定或省定贫困区县,截至2016年底,全市尚有贫困人口22.81万人,贫困发生率达7.5%,脱贫攻坚任务重。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我们坚持唯此为大、念兹在兹,今年以来相继发起‘春季攻势’‘百日攻坚’‘冬季冲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战,保证计划脱贫目标一步一步实现,贫困对象一个不漏的脱贫。”罗增斌表示,锁定2020年同步全面小康目标,巴中市计划2017年实现巴州、恩阳两区摘帽,2018年南江摘帽,2019年平昌县、通江县摘帽。为此,巴中全市分村分户建立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确保每个预脱贫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非贫困村投入不低于400万元,每个预脱贫贫困户按800―1300元安排产业扶持资金;同时,全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和“四个好”建设目标,逐项卡表推进、压茬销号;开发“精准扶贫数字系统”,对脱贫攻坚进行协调指挥、动态监测,采取“专项巡察+暗访抽查”等方式严格督查督办,实行问题约谈问责制,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活动,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决胜脱贫攻坚,关系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顺利实现,是国之大计、民之根本。对巴中这样的后发地区而言,更是头等大事。打赢这场硬碰硬的战役,没有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和组织保障是不可能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对此,罗增斌表示,作为巴中市委书记,担任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组长,决胜脱贫攻坚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在工作中重点抓住三个关键:一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层层签订军令状,压紧压实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脱贫责任;二是抓住目标导向这个“关键”,按照月通报、季考核、年终汇总要求,每季度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挂图作战、现场验靶、季度交账,对目标进度滞后的,限期补课,补齐短板;三是抓住督查考核这个“关键”,以暗访抽查、专项巡察、跟踪督查为抓手,第一时间发现“病源”,找出“病根”,开出“药方”,挖除“病灶”,对落实不力、进度滞后、成效不明的,严格追责问责,形成雷厉风行、加压落实的责任体系。

      罗增斌告诉记者,巴中市在整合市、县、乡、村干部力量,着力构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组织保障体系上有着四点成熟做法:一是完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要求,逐级建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全市上下构建起了“市县主体、部门主帮、乡镇主责、村社主抓”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二是干部全员帮扶,建立“五个一”+“1”帮扶机制,组织1725名“第一书记”驻村、7万多名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4.39万贫困户,实现党员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双向全覆盖”,同时选派350名市级部门优秀干部对年度摘帽的两个区开展脱产巡回帮扶,沉下去、贴着帮,不脱贫、不脱钩;三是聚合社会力量,先后组织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扶贫助学千人工程”、在外人士“创引帮”和“扶贫日”等活动,累计吸引各类社会帮扶资金13亿元;四是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村村开办“农民夜校”,兴办村民议事堂,推行“三不三议三自主”群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拔出穷根的内生动力,广大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建设家园成为农村新风尚。

      创新机制,用改革的办法助推脱贫攻坚

      “我们抢抓国、省将我市作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机遇,深度研究政策、大胆创新机制,用改革的办法助推脱贫攻坚,探索积累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办法。”罗增斌介绍说。

      “五建五评五比”丰富“四好村”内涵。巴中市探索实施 “五建五评五比”创建模式(建新居、建产业、建设施、建配套、建机制,随机提问“现场评”、组织生活“定时评”、限时整改“动态评”、年终述职“集中评”、征集意见“公开评”,比户容院貌看“习惯”,比言谈举止看“修养”,比致富兴业看“能力”,比尊老爱幼看“美德”,比律己守法看“品性”),不断加快“四好村”创建进程。2016年,全市创建省级“四好村”95个,居秦巴山片区之首;市级“四好村”174个、占全市行政村的7.4%。

      创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探索“三不三搬三为主”易地扶贫搬迁模式,通过“三看三评三审”确定搬迁对象,坚持“三靠五进六不选”实施科学布局,并根据搬迁需求划定类别实施阶梯补助。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安居与兴业同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得富。目前,全市已有17.5万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创新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办法。巴中制定出台了《巴中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将脱贫规划与行业规划、总体规划与到村到户规划、上级规划与本地规划有效衔接,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安排到年度、规划到村组。今年以来,已整合到位涉农资金25亿元投向脱贫攻坚。

      创新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引资投入政府回购、企业投入指标分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增减挂钩;将增减挂钩立项申报和新村建设规划相结合,把聚居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纳入项目范围,按新型社区标准规划建设聚居点。截至目前,巴中在全国率先实施结余指标省内跨市流转,与成都市高新区等地签订土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流转38032亩、112.2亿元协议。

      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市、区县每年投入7500万元,设立“精准扶贫专项发展基金”,为贫困村设立10―20万元风险基金;开发“巴山新居贷”“特色产业贷”等扶贫金融产品款。去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7.7021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4.4156万人。

      创新教育扶贫方式。创新“五专五到”措施,即:用好贫困资助专款,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救助到人;实行招生计划专列,优质学校上学机会惠及到人;开展职业技能专培,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精准到人;推行特殊学生专惠,弱势人群关爱措施落实到人;落实贫困村校专建,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到村。努力确保解决一人读书、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脱贫。目前,全市已有5.1万名贫困家庭孩子获得教育资助。

      创新医疗解困扶助政策。坚持“保基本、救大病、管慢病”原则,推行“先治疗后结算”制度,出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办法(试行)》,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自负费用控制在总费用的10%内。目前,将2013年底49.37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扶助范围,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96.98%。

      绿色崛起,坚定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

      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着墨很多,首次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词,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罗增斌表示,绿色生态资源是巴中发展的“底牌”,也是最可期的优势和动能。巴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一步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崛起优势,坚定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决守住绿水青山红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扎实抓好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全面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在全省率先出台《巴中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推行河道警长制、成立环境保护法庭和食药环保公安侦查大队,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联动查办。截至目前,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4%,PM2.5下降到29.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地表水Ш类标准。

      二是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坚定履行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保护责任,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九大绿化行动”和增彩添绿工程,推动林网、水网、路网同建,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共造,形成道路两旁彩色走廊、山地丘陵生态屏障、河流两岸绿色绿带的全域生态格局,确保“十三五”末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目前,全市实施退耕还林31万亩,新增营造林3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城市”。

      三是突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坚持走绿色、生态、高端的产业发展之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巴中市“十三五”绿色农业、旅游康养、电子商务等系列规划,实施培优、提质、扩量、品牌推广、营销、招商、金融助推农业产业“绿色农业七大行动计划”,全市建成特色农业效益基地278万亩,366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巴食巴适”“巴中云顶”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走俏市场。同时,推动文旅、农旅、康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光雾山红叶节、巴人文化艺术节,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2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8亿元,光雾山国庆假期门票收入位居全省第二。

      抢抓机遇,续写巴中发展新篇章

      2016年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支持革命老区“1258”政策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实施,对于探索贫困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路子、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补齐扶贫开发“短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巴中作为该区域核心位置,设立了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巴中革命老区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罗增斌表示,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巴中系统研究部署推动《川陕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及省实施方案落地实施,组织专班深入研究相关政策,紧紧围绕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推进精准脱贫等7个方面重点任务,做好规划承接和实施工作,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一是认真研究《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细化梳理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年度工作计划,针对性制定了巴中实施方案。二是科学论证、精心编制诺水河至光雾山公路、巴中市江家口水库、华能巴中燃机电站项目等185个市域内重大项目和苍溪至巴中高速公路等一批跨区域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近5000亿元,为巴中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加快建设《规划》已明确的巴中机场等重点项目,汉巴南铁路等21个项目加快前期工作推进,其中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有望明年开工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抢抓《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机遇,更加奋发有为、扎实有效地抓好各项工作,举全市之力,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三轮交通大会战、县域经济突破战、特色农业升级战、全域旅游跨越战‘五大战役’,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努力在新的征程中续写巴中发展新篇章。”罗增斌说。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