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脱贫攻坚在行动】传承劳模精神 李老师这样变成“村里人”
  • 【脱贫攻坚在行动】传承劳模精神 李老师这样变成“村里人”

    时间:2017-11-23 16:15:11  来源:  作者:

    李东(左二)和村干部一起在贫困户家走访  

      四川新闻网自贡11月22日讯 (邓轶 记者 徐昭磊 摄影报道)11月21日,几天前下过雨的山间小路还有些泥泞,李东一大早就开着车和村干部一起来到贫困户李强家中。从十月初开始,李强家的危房改造已经接近尾声,李东一行到他家走访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李东自己都未曾料到,如今这个离家50多公里的小山村让他如此牵肠挂肚。

      今年初,在自贡建筑工程技术学校工作的李东被派到富顺县兜山镇宝峰村任第一书记。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小山村。前村支部书记申吉荣是全国劳模,他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为宝峰村这个曾经积贫的村庄修公路、通水电。在他的带领下,宝峰村发展黑山羊养殖,实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图景。2013年10月26日,在一次劳作中发生意外,申吉荣倒在了劳动的第一线。“申劳模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一直在激励着我们。”来到这个劳模曾经工作过的山村任第一书记,李东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和责任。

      “进度怎么样?啥时候能住进去?”在改造工地旁,李东和李强拉起了家常。“工程都很顺利,预计再过几天就能完工,只是危房改造需要的手续很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李强如是说。

      “我回去把需要的手续和材料整理一个清单,你能办的尽量自己去办,搞不清楚的随时给我打电话,我陪你一起跑。”李东拿出笔记本,将李强反应的问题一一记下。

      俗话说:“脚上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流露多少真情”。“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村民们对我这个‘城里人’有些疏远,工作也难以开展。”李东回忆说,后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开始走村串户,与村民们交流谈心,渐渐地他们就不再把我当成是“上面派来的干部”,而是当成“村里人”了。

      从学校老师到驻村干部角色的转变,是摆在李东面前的第一道坎。为尽快与村民们打成一片、融入村里,驻村第二天,他就同村干部一道,进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聊发展、解难题,遇到不懂的就向导师请教。调优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村子发展中的困难问题,都是在李东的笔记本上记下的点点滴滴。

      “村里的干部都要传承老支书的精神。”在宝峰村村支部书记黎波眼里,在下派半年多的时间里,李东已经是“村里人”。“李东和我们村两委一起已经为村里制定了初步的发展构架――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引进新的产业,并将发展天山坡旅游业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黎波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如今村里已经引进葡萄、特色柑橘、西瓜、观赏鱼、龙虾鱼、娃娃鱼等多个种养殖项目,提供的就业岗位100多个,很多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就业脱贫。据悉,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目前已脱贫76户,剩下的计划在今年脱贫2户,其余的8户在明年全部脱贫。

      从学校老师到驻村“第一书记”,李东的转变正是富顺县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一个成功缩影。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富顺县委组织部了解到,2013年以来,富顺先后下派了204名年轻干部到村任职。为了解决第一书记来源广泛,面对知识结构、工作经历、能力素质各不相同的问题,富顺县通过组织带、书记带、导师带、部门带进行引导,让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的第一书记尽快“上手”、进入角色。为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激励,为第一书记成才成长保驾护航,激发第一书记内在潜能。富顺县还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选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组织部门统筹管理、派出单位协助管理、乡镇党委日常管理的三方共管责任体系。在村(社区)公开栏亮明第一书记姓名、联系电话、工作清单,增强各层面对第一书记日常到岗情况、履职情况的了解掌握和日常监督。如今,富顺下派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已经取得了干部能力提高,农村发展提速,组织和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多赢局面,得到了省委领导多次肯定,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富顺经验”。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