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新增注册企业达原存量4倍
  • 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新增注册企业达原存量4倍

    时间:2017-11-10 15:59:01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10日讯(记者 戴璐岭)11月10日上午,四川省商务厅、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召开"魅力自贸・开放四川"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书记、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党工委书记刘光明发布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情况。

      刘光明介绍,自挂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按照"市区一体、三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全力以赴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截至目前,《总体方案》中涉及泸州的141项试验任务,已推进实施136项;复制推广其它自贸区改革经验148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0项;新增注册企业2787家,是原存量企业数的4倍。

      突出制度创新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据了解,在投资便利化方面,建立行政审批"单一窗口", 实现117项行政审批事项"一章办结",审批效率提高80%;设立外资企业"单一信息窗口"、"多规合一"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江上申报、抵港验放"、原产地签证"一体化"等便利举措,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同比降低47.7%、79%。1-9月,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21亿元,增速全省第一位,总量全省第二位。

      在金融服务方面,建立抵质押"单一窗口"、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新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20家。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建立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掌上廉政举报平台,首创"一窗通办"智能法律协同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主体、全链条、全周期"法律服务。

      依托港口优势 着力建成西部航运枢纽

      创新"零费用"口岸、"天天直航快班"、内河航运出口"一票制"等措施,大幅提升港口服务能力。据了解,目前已开通泸州至成都、昆明等集装箱班列10班/周,至武汉、南京、上海集装箱班轮30班/周,至日本、韩国、台湾等近洋直达航线。

      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功能不断完善,泸州综合保税区和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争创工作有序推进,1-10月,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货物7.29万吨、同比增长15倍。

      聚焦区域合作 着力打造协同开放示范区

      刘光明介绍,川南临港片区主动服务全川,与成都片区合作,创新平行进口汽车异地保税展销等模式,引进4家企业开展平行汽车进口贸易;建立跨境电商查验管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直邮业务。"泸蓉欧"班列筹备工作全面完成,将实现每周一班定期发车。

      主动服务滇黔,与遵义、毕节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在昆明、六盘水等地建立无水港,与昭通开展"水水转运"合作。主动对接沿海沿边沿江城市,与广东前海、福建福州等20个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广东南沙等12个城市开展"政务服务异地互办"合作。

      狠抓产业发展 着力建设沿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此外,重点围绕建设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出口商品集散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简称"两中心两基地"),加速推进开放型产业聚集发展。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立专业队伍赴沿海地区招商引资,片区成功签约79个,协议金额达498亿元,总部经济大厦、和润粮油加工基地、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项目快速推进。

      以自贸区发展为契机,泸州市正加快打造"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已引进智能终端项目84个。刘光明透露,今年底,智能终端产业可实现产能500亿元,为自贸区建设出口加工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刘光明表示,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将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以建成内陆自由贸易港为最终目标,探索具有内陆临港特色的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全力争创国家开放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持续推进协同开放,深化与沿海沿边沿江地区合作,推进服务功能向周边延伸。加快建设"两中心两基地",快速聚集建设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