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15分钟从山上跑到山脚 “悬崖村飞人”当攀岩领队
  • 15分钟从山上跑到山脚 “悬崖村飞人”当攀岩领队

    时间:2017-10-16 17:20:14  来源:  作者:

      “悬崖村”新设的幼教点,28岁的吉伍尔洛老师给孩子们上课

      一场秋雨之后,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勒尔社薄雾环绕,宛如人间仙境。云雾缥缈的悬崖间,一段段曲折的钢梯直插云霄,犹如一道壮丽的景观。

      这个村庄,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悬崖村”。去年5月,因进出村要借助17段藤梯,攀爬落差达800米的山崖,“悬崖村”全国闻名。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村民和孩子们出行问题非常关心。

      “现在钢梯修好了,下山时间比以前至少缩短半个小时,关键是更安全了。”阿土列尔村村支书某色吉日说,如今,那条数百年通往村里的唯一“道路”――藤梯,已经与村民惜别。一条坚固别致、更安全的钢梯之路,为村民们摆脱贫困,提供了全新的路径。莫色拉博被当地村民称为“悬崖村飞人”,从小就喜欢攀岩。钢梯建成后,从山上跑到山脚,他最快的一次只用了15分钟。他被旅游公司相中,成为一名户外攀岩领队,“把乐趣变成职业,以前不敢想。”

      “悬崖村”的蝶变

      “悬崖村”的命运,正在蝶变。

      昔日藤梯变钢梯,2556级钢梯让出行更方便;村里有了小卖部、农家乐,手机4G信号全覆盖;还有银行取款点,村民在村里就可以取钱;大学生老师幼教点任教,幼儿上学不用愁;游客纷至沓来,投资3亿元打造旅游……

      出行之变

      2556级钢梯建成 出行至少节省半小时

      从西昌出发,一路向东170公里,便来到了“悬崖村”山脚下的勒尔小学。站在山脚仰望,崭新的钢梯分布悬崖间,成为了阿土列尔村最显眼的标志。

      12日下午,天空下着小雨。“现在钢梯建好了,路好走多了。”在村民某色苏不惹等人的带领下,成都商报记者从山下向“悬崖村”行进。目的地勒尔社坐落于美姑河大峡谷的山腰间,海拔在1300~1500米之间,与山脚垂直距离达800米。

      步行10多分钟,钢梯在岩壁上出现。钢梯建设从去年8月启动修建,凉山州、昭觉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00万元,实施“钢管天梯”工程建设,今年9月全面完工,总共用了近6000根、120吨钢管,形成2556级钢梯。经过两小时攀爬,成都商报记者顺利抵达“悬崖村”。去年5月,成都商报记者也曾攀爬藤梯进村,用时3个多小时。而这次攀爬节约了一个多小时。

      钢梯全部喷了防锈油漆后,寿命可达10~20年。某色苏不惹作为出生土长的悬崖村人,对于新旧两条路再熟悉不过,“以前,走藤梯路确实要危险很多;现在,钢梯路不仅缩短了距离,出行时间缩短了,而且走起来也要安心得多。”

      为了方便村民上下,新修建的钢梯与原有的藤梯并不完全重合,有些地方改了道。某色苏不惹说,以前,爬藤梯上山回家,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而不熟悉路况的外地人要3个小时甚至更长,“现在钢梯修好后,村民上山至少节约半个小时,快的只要四五十分钟,下山就更快了。”

      莫色拉博被当地村民称为“悬崖村飞人”,从小就喜欢攀岩。他称,钢梯建成后,最快的一次只用了15分钟就从山上跑到了山脚。凭借着自身特长,莫色拉博被旅游公司相中,成为一名户外攀岩领队,月收入3000元,“能把乐趣变成职业,以前想都不敢想。”同时,他是村里的“网红达人”,他经常直播“悬崖村”,一个月粉丝就涨到3万,“直播并不是为了赚钱,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悬崖村’。”

    [1][2]下一页 尾页

      生活之变

      4G信号全覆盖

      有小卖部,还有取款点

      “我们家有WIFI,密码在电视机旁边。”刚走进某色苏不惹的家,他热情地给成都商报记者介绍,“今年,通信公司将光纤拉到了山上,还赠送了一批机顶盒及上网的设备,村里从此有了WIFI。”某色苏不惹说,现在家里的电视能收100多个台。

      不仅如此,通信运营商还为悬崖村建了基站,现在“悬崖村”手机4G信号全覆盖。“要是在一年前,村里打个电话都困难。”某色苏不惹笑着说,那时,很多村民都要爬到他家附近的山顶来打。

      “以前给儿子打电话,要到最高的山顶上,说着说着就断了。”大儿子在外地读书的村民某色伍哈说,“现在信号很好,需要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给老师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去年5月,成都商报记者第一次来到“悬崖村”时,村里的手机信号非常微弱,打电话非常困难。“现在村里哪个角落都可以打电话,家家户户都能看电视,很多人都用上微信、QQ,随时可以和外界的朋友聊天。”某色吉日说,这只是“悬崖村”变化的一个缩影。

      今年4月,某色伍哈开办了“悬崖村”第一家小卖部。“钢梯没有建成之前,货物很难背上来,更别说开小卖部了。”某色伍哈介绍,刚开始,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的利润。生意好了,其他乡亲找他取经,他把自己的经验共享,现在村里已有3家小卖部。

      今年8月初,农业银行设立在某色伍哈家中的服务点成功开通。在这里,村民可以办理缴费、取现、转账,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目前,三家银行在“悬崖村”设立了金融服务点。

      “悬崖村”曾因交通不便,很多男青年娶不到媳妇。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某色吉日说,自从钢梯建成后,村里也是喜事连连,已经有好几名村外的新娘嫁到了“悬崖村”。

      教育之变

      村里有了幼教点 29名幼儿家门口上学

      13日上午,在“悬崖村”半山腰间的一处民房门前,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a、o、e、i、u、ü……”一阵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从屋内传出。这里是,“悬崖村”新设的幼教点,目前共有29个2~8岁的孩子在这里接受幼儿园和学前教育。

      28岁的吉伍尔洛是孩子们的老师,是“悬崖村”史上第一个嫁进村的大学生媳妇。吉伍尔洛说,她是西昌市普诗乡人,2012年从西昌学院彝汉双语专业毕业。去年9月,她和甲拉曲洗老师通过凉山的“一村一幼”统一招考,来到这里任教。

      “我老公吉巴日洛是地道的‘悬崖村’人,之前在西昌当协警。”去年4月,带着一岁的孩子,吉伍尔洛第一次和丈夫回村。她清楚地记得这次爬藤梯的经历,“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险的路,我恐高,完全不敢往下看。”经过6个小时,一家三口终于爬上山。“现在钢梯修好了,我一个人背着孩子也能走。”

      “看到山上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决定留下来,我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孩子们,让他们能够走出‘悬崖村’。”吉伍尔洛和甲拉曲洗用普通话和彝语教学,平时教一些行为习惯,并教一些简单的拼音、数字、儿歌等。“他们很渴望知识,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学会了。”吉伍尔洛说,现在孩子们都能用普通话进行简单交流。中午下课,吉伍尔洛带着孩子们在屋外玩起了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悬崖村”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也发生着巨变,投资1351万元的勒尔小学改扩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勒尔小学教导主任任远鹏介绍,目前有20名悬崖村的孩子在山下上小学,“以前学校每上10天学,放5天假,住在山上的学生每个月要往返两次。现在,只有寒暑假和彝族年才放假,每年回家的次数将降低到过去的十分之一。”

      莫色拉作在勒尔小学读五年级,他还记得9岁那年,她跟随父母去学校报名,走藤梯时,父母一前一后保护她。莫色拉作说,她平时住在学校,想家了就给家里打电话,每天可以打3分钟,还可视频通话。“现在钢梯建好了,爸妈经常下山来看我。”因此,她能在学校安心学习,“我希望将来也能当一名老师,把知识传递给更多孩子。”

      产业之变

      游客纷至沓来 投资3亿元打造旅游

      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表示,四川省、州、县、乡、村各级部门正以“绣花功夫”全力推进“悬崖村”脱贫奔康,“旅游业已被确定为主导产业,同时以发展特色种养业助力产业发展。”

      “这里有独特的风景和峡谷等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今年暑假期间,每天都有一两百名外地游客来旅游。”阿吾木牛说,成都一家旅游集团已和昭觉县政府签订了旅游开发协议,提出了“悬崖村-古里拉达大峡谷景区”投资开发项目,拟投资3亿元将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山地特种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基地。目前,第一期已启动。

      除了旅游业,阿土列尔村同时在进行产业创新。通过“借羊还羊”“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种植核桃1.5万株、青花椒4420株、脐橙7000株,养羊448只。阿吾木牛说,村子的几百亩土地位于迎风坡,格外肥沃,3亩油橄榄已试种成功,部分村民前往云南学习了三七种植。“未来,这里的玉米会变少,油橄榄、三七等经济作物会多起来。”

      阿吾木牛介绍,下一步,将采取“基地+加工+销售”的模式扩大规模,争取将“悬崖村”的油橄榄规模扩大到200亩,并引进榨油生产线。“目前,我们已经和西昌的油橄榄企业合作,成立了支尔莫乡油橄榄产业发展公司,企业占股51%,村民占股49%。” 阿吾木牛说,公司将以6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村民的土地。同时,村民可以到公司打工,年底还可以根据企业效益分红。

      目前,从山脚直达山顶货运索道开通,是村里人最为期盼的。“这条索道是建电站时留下的,我们已经将其修复启用,正处于测试阶段。”这条索道单次运载量为5吨,计划一天开行2至3次。在阿吾木牛看来,货运索道的建成对阿土列尔村格外重要,不仅解决物资运输的问题,而且将成为重要的生产通道。“我们可以把挖掘机拆卸后吊上去,也可以运送砖头、水泥等建筑材料,到时村庄的建设会更快,变化更大。”

      思想之变

      有人打出了第一个品牌

      有人开起了第一个农家乐……

      如今,“悬崖村”的硬件得到了很大改变,更重要的是村民观念和思维有更大的改变。“现在有的村民想发展养猪场,有的想办客栈,有的想做电商,有的想养蜂……大家一心都在找致富的门路。”阿吾木牛说,“总书记的关心激励着当地干部和村民,大家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请总书记放心,我们有信心把‘悬崖村’建设得更好。”

      某色拉比在“悬崖村”山脚下打出了悬崖村的第一个品牌――“悬崖村某色家苞谷酒”,28岁的某色拉比看到村里种植的玉米吃不完,就用彝家最传统的方法酿造出最纯正的苞谷酒。就这样,他开起了“悬崖村”的第一家酒作坊。“第一批酿了几百斤,在昭觉、西昌等地很畅销。”某色拉比说,“悬崖村”这三个字已形成品牌,他准备把“悬崖村苞谷酒”做大做强。

      随着“悬崖村”被外界关注,游客纷至沓来。29岁的莫色拉洛看到商机后,在村子里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很多游客上来以后,会住几天再走。”目前,他已经接待了几百名外来的游客,来自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的游客都在他家吃过饭。

      “我准备建一个村里最具特色的小客栈。”某色苏不惹利用地理优势,准备将客栈建在“悬崖村”山顶,“这里是村里看风景的绝佳位置,既能看奔腾不息的美姑河,又能看到古里大峡谷的美丽风光”。目前,他的客栈主体已基本完工。

      村民陈古吉则看好古里大峡谷得天独厚的野蜜蜂资源。去年,他联合另一户投资上万元,买了蜂桶,安放在崖壁区域,收了200斤蜂蜜。“我们主打的就是生态、无污染,每斤可以卖到150元。”经过推广,他的蜂蜜卖得一滴也不剩。今年通了网络,他准备利用网络将蜂蜜卖到了全国各地。

      “以前,很多青年都不愿意留在村里,都到外面去打工。”村支书某色吉日说,随着钢梯建成,村里也在发展旅游,陆续回到村里,“大家都很看好‘悬崖村’未来的发展,都在寻找脱贫致富的机会。”目前,村里还设立农民夜校,组织群众学知识、学法律、学政策、学技能。

      与此同时,“悬崖村”村民也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陈吉吉有6个孩子,其中5人在山下的勒尔小学读书,1人在村里的幼教点上学。“现在国家政策好,娃娃在学校上学、吃饭,都不用家里交钱。”陈吉吉说,他就吃了没文化的亏,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来,“我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即便家里再困难,都要送孩子去上学。”目前,“悬崖村”的适龄儿童已实现了100%入学。成都商报记者 江龙 摄影记者 王效 张直

    首页 上一页[1][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