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文化自信为韶关发展注入新活力
  • 文化自信为韶关发展注入新活力

    时间:2017-11-25 15:56:43  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冯春华

      ——韶关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韶关日报记者 冯春华

      2017年的深秋,沐浴着党的十九大阳光的韶关,迎来了一个文化的收获季节:

      11月9至10日两晚,由广东粤剧院排演的现代粤剧《还金记》重走长征路韶关巡演在韶关剧院精彩上演;

      在11月17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韶关市有7个单位喜获全国荣誉称号。其中,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桂坑村、翁源县坝仔镇辉星村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韶关市地方税务局、武江区国家税务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曲江供电局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广东北江中学、曲江区九龄小学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11月21日,由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排演的采茶戏《枫树湾近事》参演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

      由韶关市作家荣笑雨、王心钢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粤军抗战记》,荣获2017年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第二届‘有为杯’报告文学奖;

      ……

      这一串串的硕果,是韶关市文化力量的大检阅,更是文化自信的集中表现。

      创建文明城市 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有文化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韶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莫高义在全市传达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会上强调,韶关要加强文化建设,促进韶关文化繁荣发展。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着力打造“善美之城”品牌,力争到2020年把韶关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城市。

      翻开韶关灿烂的文化历史,我们看到:在这片岭南文化版图具有明显地域标志特色的大地上,闪烁着系列的历史文化印记和景观:“舜帝南巡奏韶乐”的传奇、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融、禅宗六祖惠能驻锡三十七年以及《六祖坛经》的面世,诞生张九龄、余靖等名相;曾留下任嚣、葛洪、苏东坡等名人的身影和足迹。由于韶州古城地处关隘、通道熙攘的地位优势,历史上还是山水抱城、楼台遥应、韶韵遗流、人文辉耀的文化之城。

      有着2100多年城市历史的韶关,时至今日,烙上了一面面闪光的城市名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

      历史与现代,就这样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推进韶关文化繁荣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持续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高潮,高标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决胜2020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

      韶关市在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善美之城活动以来,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涌现了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时代典型,形成了全市公民道德建设新的高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坚持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道德讲堂”顺应了社会的呼唤、时代的需求;把“礼让斑马线”当成公民的自觉行动,让“韶关市文明行为十五条”落到实处。

      冲刺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我们要抓重点、抓亮点、抓质量,高标准推进城市功能提升。要打造大文化的韶关,融合红色文化、城市现代化、禅宗文化等各自特色,提升城市文化韵味,体现韶文化的丰富多彩,争取通过两到三年时间的努力,让韶关变得更清洁、更美丽、更有魅力。

      韶关市把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创文工作并入一体,协同推进,努力提升韶关的文明形象、文化名城的形象。近年来,韶关的文化传承活动已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注重发挥人文引领作用,按照承载城市历史、传承城市文明的要求,大力实施文化名城战略,着力打造文明韶关。

      市文广新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韶关市正大力推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配合编制韶关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重点推进名街、名居、名遗等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挖掘保护。继续推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提升工程”,继续推进韶乐创作工作,启动韶阳楼“韶阳闻乐”音乐厅建设。

      建设好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今年7月26日,经中共中央批准设立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在仁化县城口镇举行奠基仪式,这标志着广东唯一一个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动工建设。

      这是韶关市红色文化的一个缩影。

      翻开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革命之路上,每个不同的时期,都可以看到革命在韶关留下的足迹。韶关市党史专家梁观福说:该馆建成后将重点展示红军长征过境粤北战斗历程,集中呈现红军各个时期在粤北开展的革命活动,努力建设成为全省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加快推进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建设工作,积极做好文物征集工作。仁化、南雄、乐昌等县(市、区)在专家指导下正在收集历史资料。市博物馆做好纪念馆陈列布展方案设计和文物征集工作,有关专家前往湖南、赣南等地区,对红军长征时期的一些资料、文物进行调研和征集。仁化县高度重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项目建设,抽调精干力量、依法依规加快项目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明年9月完成纪念馆主体建设。

      梁观福认为,韶关市要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他举例说,自己除了为建设好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尽一份力量外,还重点推出朱德在韶关的系列文章和书籍,其中的《朱德革命活动在粤北》一书已经中央党史研究室审核,正在由中央文献研究所审最后一关,这部近30万字的纪实作品将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

      提到朱德在韶关的革命历史,梁观福兴奋地说,位于浈江区的犁铺头是当年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驻扎过的地方,在犁铺头,朱德编写了《步兵操典》和《阵中勤务》两书,同时形成了“有把握的仗就打,没把握的仗就不打”的游击战思想。现在,这个地方正在重修和展览设计中。负责展览设计的韶关天艺策展公司负责人陈骁说,将在年底前开始展览施工。这次展览设计采用全新的方式,即在保护原建筑的基础上,不破坏原貌,尽量不在原建筑物上施工,技术要求高,但对以后韶关的红色建筑保护起到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梁观福的《工农红军参加南昌起义》已送出版社定稿,《工农红军转战粤北》已立项。梁观福高兴地说,韶关市的红色文化建设,将会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文化惠民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刚刚结束的由广东省文化厅、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上,韶关市选送的4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由乳源文化馆组织创作的混声合唱《瑶山飞来一群金鸪鸪》荣获音乐类金奖,由始兴县文化馆创作的群舞作品《团团香》、女声独唱《清化河呦水渺渺》和新丰县文化馆的广场舞《饮茶歌》分获铜奖。

      韶关市文化馆馆长李晓清说: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作一批宣传十九大精神、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地方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精品。要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艺术。他说,在市文广新局的领导、支持下,韶关市的民间艺术花会、音乐舞蹈花会、戏剧曲艺花会已成为百姓喜爱期待的民间艺术盛典,这3个花会每年轮流举办。今年的戏剧曲艺花会,《枫树湾近事》大获成功并和其他优秀戏剧小品、音乐舞蹈节目下基层巡演,深受百姓欢迎。

      这只是韶关市文化惠民的一个侧影。

      韶关市文化管理部门,树立“文化惠民”意识,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效率,让群众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据了解:韶关市正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2018年将正式动工建设“芙蓉广场”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芙蓉大剧院(含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等项目。努力形成配套齐全、结构合理、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网络,力争使韶关市公共文化阵地规模、档次、功能、队伍、服务、覆盖面等再上一个新的水平。

      2018年,市区建成10间“风度书房”,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全面提升韶关市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力争在2018年12月前,完成全市1427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推出精品力作

      培育德艺双馨的本土文艺人才

      近年来,韶关市涌现出一大批年轻充满活力的作家诗人,他们扎根基层,深入生活,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市文联副主席佟虎认为,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让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化文艺工作的方向,并对韶关市未来文化文艺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感到肩上责任重大。按照“服务人民群众要有新作为,实现振兴发展要有新局面”的要求,我们要推出一批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本土文艺人才。

      韶关市作家秦向东的长篇小说《韶州往事》、李富根的长篇小说《红土地之恋》近日获2017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这是继江先华的《余靖》后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韶关市作家的作品进入到广东省精品创作的行列。市作家协会明年将重点打造此三部长篇小说。

      市作家协会主席荣笑雨告诉记者:市作协正以十九大报告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心思想为重点,改革作协工作方式,为培养作者、培育作品创造更好的文学环境。依托各县市作协、分会推动新形势下省市精品扶持的新要求新标准,加强反映当代生活内容的题材开拓和创作,以提高作品质量主创方向。将来的会员培训和创作培训分片展开,培训区域分为始兴片区(含仁化、南雄)及市区片(含始兴片区外的其他县区)。对未来几年的大题材申报做了策略解读,为作家们把握时机抓准题材,为在项目申报和创作质量上有进一步的突破而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构筑宏大多元的文化景观背景下,韶关,正在增强文化自信力和魅力。一个文化历史名城,一个绿色文明的现代城市,正在新时代崛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