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刻画,刻尽古城之美
  • 刻画,刻尽古城之美

    时间:2019-11-09 17:50:30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1月8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泉州的美,定格在摄影师的镜头里,斑斓在画家调色盘的色彩上,跳跃在作家优雅的笔墨中……而刻画艺术家吕照明先生,敢于突破传统形式,创新地把泉州的多元文化之绚美、历史底蕴之丰富刻画于菲林片(胶片)上,为泉州带来一股新的艺术风。

    这样的刻画跟传统刻纸有何区别呢?当你站在那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前,就能体会到,相对传统纸张上创作,光亮度高、均匀性好的胶片上的刻画,看起来更有跃然纸上的真实感,更具欣赏性。那么,美术门类有多种,刻画属于比较边缘化的一种,创作起来复杂、难度大,吕照明为何在37岁的时候,选择这样的创作并坚持十来年呢?自学成才的背后有着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而更重要的是作为提线木偶老艺人吕赞成的后代,他身上有种责任和荣幸:运用刻画技艺的独特魅力,让常见的泉州符号闪耀着无限光芒。

    挑灯创作,是吕照明每天晚上的常态。

    惠安女

    不断尝试, 找到刻画新方式

    我国的刻纸技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甲骨文,而泉州的传统刻纸又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刻纸,是泉州所独有的特色技艺。它的历史同样悠久深远,始于唐代盛于宋元,以精细秀美、线条流畅、富有民族风格与闽南风韵而著称,是最具泉州风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刻纸艺术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刀刻。刻纸最古老的存在形式也是刻画。了解了这些,长期从事美术设计、绘画的吕照明先生开始苦练刀工,但在对刻纸艺术不断摸索学习中,吕照明先生发现,刻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虽古朴、大方具有群众性,却张力不强,缺乏视觉冲击力;而内容局限于传统形式,缺乏更多的创新。

    于是,他决定在探索中有所创新。为了能使刻出的作品表现出最大的美感,在对各种纸进行尝试、对比效果之后,吕照明选择了胶片作为创作材料。这一新发现让吕照明激动不已,自此他开始进行越来越多的尝试,试验用胶片纸刻出各种类型的图案、逐渐全方位了解传统刻纸、尝试不同刻纸手法以适应新的材料属性……

    刻画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的刻纸差不多,用刀技法稍微不同。传统刻纸的执刀角度通常是垂直前后拉锯式地运刀。而刻画的走刀则是在材料上面倾斜45度角左右轻轻地拉动,要控制好力度,走刀技法要娴熟。所用材料不是纸,而是一种叫菲林片(类似于以前照相用的胶卷底片)的特殊材料。

    天后宫戏台

    泉州福船

    多读书,扩大刻画视野

    吕照明平时酷爱读书,经常到后城古玩城淘书。2008年的一个周六,他来到后城一个摊位,看到一个外地人摆了一些刻画在出售,当时天后宫的唐主任刚好来这里买了一些“红楼梦大观园”主题的刻纸送给台湾来的客人。过后,吕照明又看到他再次来,让该摊位的摊主帮他画一尊妈祖,对方迟迟未给出方案,因为摊主只会在网上搜索图片,仿照着刻,并不懂自己创作画。唐主任急了,临时他不知找谁来“救急”。这时,旁边一古玩店店主向唐主任推荐了吕照明。因为不知吕照明的水平,他有点迟疑,后来,他跟着吕照明到他东街的家,看到墙壁上挂着的吕照明的刻画作品,造型生动、姿态自然、衣纹流畅、服饰美观,他就让吕照明帮忙画图并刻画,吕照明当时想,能为泉州当地的文化做点事,在所不辞,于是,他精心创作了几天,当他把作品拿到天后宫时,一名美术专业的工作人员给予他指导:“你这海鸥公母要区分下,你这画的海水可以再稳一点,你这人物的服饰考究了吗……”吕照明听得面红耳赤,很“较真”地开始找各种资料和专家,此时,他很感谢父亲吕赞成不惜花很大部分的工资给他买书,丰富他的世界。1992年,一本沈从文主编的《中国历代服饰研究》要200多元,虽然工资收入不高,家境一般,但父亲从不会在这方面吝啬。这次,这本书派上用场,所谓的“妈祖的服饰要如何”,这本书可以参考。其他方面他也是参考各种书籍,就这样,他又重新画了一幅,这幅作品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引起了许多人的认可。从那时,吕照明发现,做艺术一定要饱览群书,知识渊博,不然,创作的作品经不起推敲。于是,他更喜欢读书,家里的藏书上万,都是跟艺术有关。

    大多数时候,吕照明是孤独的,他不喝酒不抽烟,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那默默读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红色胶片对眼睛的冲击力特别大,容易使人头晕,再加上胶片光滑的特性使得其创作更是难上加难,容易发生刀劲不够、下笔连接不准而使作品毁于一“刀”的情况,身边的朋友打趣他是“跟自己过不去”,然而吕照明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虽然创作寂寞、艰苦,但是他精细、漂亮的作品总是让人印象深刻。他让泉州元素的独特呈现,自带“IP”,在泉州颇有名气,也得到了很多收藏家的收藏。

    泉州古民居的石狮子和砖雕

    紫竹林观音

    多元主题,多角度呈现

    吕照明“不限题材,不限领域”的创作理念,使其刻画作品包罗万象,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复刻,还是现代文化的创新,只要是泉州的代表元素,都可以是他创作的主题。在他的作品里,你既可以看到宗教题材作品,也可以看见民俗民风元素,其多元的创作主题,都是在多角度呈现他心中的泉州文化。

    吕照明还主张将同一题材的作品有不同的表现。如对于泉州的古厝民居,他时而展示其建筑上的木雕、石雕、浮雕等传统工艺,时而又将角度侧重于整个古厝缩影的展示,如创作蔡氏古民居题材作品。然而无论是何种角度,吕照明的创作主旨都旨在唤起当代人们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意识,将闽南特有的建筑文化更好地保存下来。这种创作主旨在其对惠安女的服饰和对蟳埔女头饰的刻画上同样能够体现。

    吕照明展示的作品“夹放”在一前一后两块玻璃中,借用玻璃的锐化效果,使刻画在红色胶片上的作品,在灯光效果下,更加逼真立体,富有感染力。而在宗教系列作品中,他更讲究“和谐”,体现“融合”,用八卦的形状在一幅作品中展示两种宗教,如开元寺的佛教和草庵的摩尼教的宗教组合,天后宫和关帝庙的民俗组合。对吕照明来说,刻画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泉州——这个多元文化之城的热爱,对泉州丰厚的历史底蕴的另一种形式的展示。

    达摩

    东西塔

    老君岩

    在传承中传递热爱

    传统的民间刻纸,因为其农耕文明的主题局限,窗花、囍字的单一民俗装饰,使得民间刻纸难以进行收藏,而现代刻纸则是工业美术的折射,尤其是吕照明独特的刻画技艺,其主题和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刻画走进了收藏的殿堂。

    吕照明觉得,自己在刻画作品上的努力,使自己对文史的兴趣超越了作画,使得他的刻画作品能够刻其所想,画其所思。但也是自幼习画的功底、长期从事美术设计、绘画、刻画等艺术创作的经验、好读诗骚文史、数十载笔耕墨耘的经历,以及对艺术秉承的竭诚追求,才使得吕照明在技艺娴熟的基础上,还能够将作品中的文化展示出来。

    吕照明在刻画上孜孜躬耕的创作,是他对泉州文化的浓浓深情,其对每幅作品精雕细作的坚持,对典雅唯美之风的崇尚,又何尝不是他对泉州古老文化的追崇?吕照明表示泉州的刻纸现状不是很好,属于稀缺性的濒危文化。而且在刻画上,创作者是非常需要创新的,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在刻画中加入更多的时代元素,将传统的刻纸在思想内涵、题材等进行成功的拓展和延伸,用刻画这种创新手法去展示泉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刻画这种泉州特有的工艺与泉州固有的悠久文化结合起来,在刻画的国度里去展示和挖掘更多的泉州文化。(记者 赖小玲 周湖健)

    制作步骤

    1.先用铅笔设计画好底稿;

    2.用黑色水笔认真地在底稿描一遍;

    3.打“点”做记号,把要留下来的部分用“点”表示。

    4.刻之前先把画好的底稿贴在胶片的下面,就可以看见底下的底稿图案了。胶片是一种红色透明的塑料硬片,上面喷上一层很薄的雾状药粉,又称药面,药面下面则是一张比较厚的透明硬片。开始图案。刻的时候刀一定要斜着、轻轻地拉动,不能太用力,否则刀会伤到药面底下的透明硬片,所刻的刀痕会产生折射,看起来也会很花;也不能摩擦或者用手去触摸材料的表面,否则会留下手印,擦不掉;更不能有折痕,否则会影响效果。

    5.完成图案并装框裱起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