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福建高校4人入围!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候选名单公布
  • 福建高校4人入围!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候选名单公布

    时间:2019-05-04 22:52:29  来源:台海网  作者:

    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名单公布!

    福建高校4人入围!

    比肩百度的李彦宏、王海峰

    阿里巴巴的王坚,比亚迪的王传福等

    他们是——

    中国工程院 2019 年院士增选候选人

    提名工作于 3 月 31 日结束

    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

    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 531 位

    福建地区

    至少有4人入围!

    这次进入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福建面孔”

    你熟悉吗?

    跟小编一起来膜拜

    赵燕菁

    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的赵燕菁,2001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规划师,2009年,获得英国加迪夫威尔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学位。他曾长期担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并于2004年9月起转任厦门市规划局局长,后执掌厦门规划工作直至卸任。

    在任职的同时,赵燕菁在几所高校担任兼职教授。2007年,任同济大学兼职教授。2008年,任厦门大学兼职教授,赵燕菁曾多次到厦大开设专题讲座,谈当前的经济热点、难点,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大学毕业后,赵燕菁就开始不断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文章,即使在任厦门市规划局局长、厦门市规划委主任期间也没有间断,其中不少文章还是以“厦门大学教授”身份发表的。

    白敏冬

    白敏冬,1988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机械系,博士学位,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先后荣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

    1988年,白敏冬从鞍山钢铁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白敏冬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立下志向:做居里夫人那样的女科学家。

    白敏冬一入职就参与到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课题研究——关于酸雨、臭氧的治理。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白敏冬进入大连海事大学工作(2012年调到厦门大学)。

    2004年5月,国际海事组织在新加坡主持召开“第二届船舶压载水控制与管理国际会议”,白敏冬受邀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这是中国科研人员第一次走上相关国际学术报告的主讲台。

    近20年全力拼搏,白敏冬带领团队获得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被称为“海洋环境守望者”。

    夏宁邵

    1964年出生的夏宁邵是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撇开这些头衔,夏宁邵其实就是著名的戊肝疫苗背后站着的那个人,他带领的团队历经14年研制出了世界上首个戊肝疫苗,并于2012年获准上市。

    他主要从事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项目。近年来主持国家海洋“863”、国家“863”,国家“863”项目分课题,国家“95”攻关项目分课题,2001年获科技部颁发的“863”计划15周年先进个人奖。

    作为主要负责人,2003年组织创建“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2005年组织创建“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2004年列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2004年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和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获选全国劳动模范。

    尤民生

    1984年从原福建农学院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迄今,尤民生已经在教坛辛勤耕耘了30多年。他是福建泉州人,现为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昆虫学科带头人。

    2013年1月,由他领衔的科研团队攻克非模式动物高杂合度的难题,向全世界率先公布首次破译的小菜蛾基因组,从基因组学的角度揭示害虫灾变的分子机理,突破蔬菜害虫绿色防控的技术瓶颈,在这一前沿领域立下了中国坐标。  

    小菜蛾基因组的成功破译,对揭示小菜蛾与十字花科植物协同进化及其抗药性的适应进化与治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鳞翅目昆虫的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并将为农业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凭借这一成果,2014年他荣获福建省最高的科技荣誉——科技重大贡献奖。

    厉害了!

    via:东南网(fj-news)综合中国工程院、福建日报、海西晨报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