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三巧民警”黄灿辉
  • “三巧民警”黄灿辉

    时间:2019-04-11 18:55:47  来源:台海网  作者:

      12日,黄灿辉(左)和同事到社区走访,摸排案件线索。

      台海网3月28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列东派出所位于三明市中心城区,下辖10个社区,总人口6万多,一线民警仅30多人。事多人少,如何做好群众工作?85后民警黄灿辉在工作中摸索出事前巧走访、事中巧沟通、事后巧帮带的“三巧工作法”,既化解了矛盾纠纷,又避免重复工作,被辖区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三巧民警”。

      巧走访:错时走访,群众找得到

      “张哥,最近楼上还吵吗?”下午6点,黄灿辉来到三明梅列二路社区张爱民家里走访。

      “你们还没下班呢?上次调解后夜里基本没噪音了,我们也可以睡个好觉。”看到黄灿辉,老张十分感激。

      上个月,老张常睡得正香时被楼上邻居发出的“咚咚咚”吵醒。老张找上门,邻居却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两家人闹得很不愉快。

      正是一次错时走访,黄灿辉了解到老张的烦恼。在确认噪音来源后,他们一同来到楼上邻居老李家找“原因”。原来他家有两个孩子,孩子夜里玩耍时动作较大,座椅产生了噪音。

      黄灿辉把老李请到楼下来亲身感受后,老李不好意思地说,以后一定注意。

      错时走访,是黄灿辉根据辖区情况,对走访时间进行的调整。列东地处三明市中心城区,住户们多数为上班族,黄灿辉便利用晚间休息、周末等时间开展入户走访核查工作。

      黄灿辉还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印在“警务联系卡”上,上门走访的时候向群众分发联系卡,有需求可直接通过微信、电话联系他。

      错时走访让自己“错过”了不少休息时间,可黄灿辉觉得值。

      巧沟通:找到心结,解群众“心锁”

      20日,列东派出所收到一封感谢信,是杜鹃新村76岁的邵明亮专程写来感谢民警为他巧妙化解了一件闹心事。

      18日,正在家中吃晚饭的黄灿辉,接到邵明亮的电话,称有人正在“骚扰”他。

      黄灿辉放下碗筷赶到老邵家一看,“骚扰”老邵的,也是一位老人,他们认识多年,老人姓周,年逾七旬。几天前,老周跑到老邵家中,要老邵为自己证明1959年他曾经在石油公司民进中队担任过副中队长。虽曾经担任过石油公司的领导,可已是陈年旧事,老邵哪里记得。老周急了,威胁老邵,如果不为自己证明就天天来。果然,第二天、第三天,老周都去了。老邵有心脏病,不能激动,只好向黄灿辉求助。

      民警来了老周依然不依不饶。无奈之下,只好拉着老周去派出所。黄灿辉抓住两人是“老相识”的关键,希望老人换位思考一下,换了他会怎么样?再说你们也是老朋友了,他有心脏病,万一有个意外你怎么办?

      “钥匙”找到了,“心锁”也就解了,想通了的老周答应今后再也不提这种要求。

      “调解是个解心锁的活,这就要求我们要更耐心、细心、用心,才能找到那把解开‘死结’的钥匙。”黄灿辉感慨道。

      巧帮带:以身作则,更好服务群众

      在基层派出所,要做好年轻民警的传帮带。黄灿辉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带徒弟。

      黄灿辉与三路社区民警张日师徒,接了个任务,推进标准地址二维码门牌工作。“刚开始不知该从哪着手,是他拿着摸排表带着我一个店面一个店面的登记,一幢楼一幢楼的走访,采集人、户、房信息,向群众介绍二维码应用服务功能。”张日说。

      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因为二维码马上要进行验收,前一天刚值完班的黄灿辉舍弃周末休息的时间,带着社区民警进行实地核查,将辖区实有房屋、实有人口信息进行比对核实,不落下每条路每条街的商铺和楼幢。

      “二维码门牌是基础,将来会有很多数字化的便民应用。基础没打好,会给后续应用带来麻烦。”黄灿辉说,传帮带倒没有巧办法,只有通过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让新民警们认识到,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得有扎实的作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