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情感故事 > 读诗读词,看中国古诗词怎样炼成“网红”
  • 读诗读词,看中国古诗词怎样炼成“网红”

    时间:2019-10-24 18:57:27  来源:知音网  作者:

    1976年9月21日,赵音奇出生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父母都是工人,但对孩子的教育一点也不马虎。赵音奇会说话后,妈妈便开始每天给他读古诗词,用最传统的诗词文化去教育孩子,而赵音奇很快就能记住。小升初时,赵音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外国语学校。1995年高考,他又成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

    大学期间,赵音奇被誉为“大才子”,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凭借学校里的出色表现,赵音奇被顺利地保送至本校的研究生。一次,他跟朋友出去吃饭,得知赵音奇英语很溜,朋友对他说:“央视有个栏目叫《希望英语》,正在招主持人,你嘴皮子厉害,英语又好,不如去试试。”赵音奇听后连连摆手。朋友激将他:“是怕选不上没面子?要是不怕失败你就去试试。”被朋友这么一激,赵音奇的好胜心上来了:试试就试试。

    经过重重考核,终于到了最终的面试。出色的英语口语,加上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让赵音奇最终胜出。

    虽是英语节目,但只要有机会,赵音奇总不会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那些美丽的诗词歌赋。他独特的主持方式,古今中外的故事信手拈来,让他很快拥有了一大批粉丝。一次,他去菜场买菜,一个小女孩追着他喊:“你是音奇哥哥吗?”得知他就是电视里的“音奇哥哥”,小女孩高兴坏了,忙从书包里拿出最漂亮的本子让他签名,小女孩母亲对他说:“自从看了你的节目,孩子开始主动学习了,并且知道了不少中国典故,这都是你们的功劳。”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赵音奇突然觉得自己的主持工作多了一份意义,就是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2007年,赵音奇从台前到幕后,成为《希望英语》的节目制片人。虽有自己的节目,但他却一直希望做一档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只介绍中国的诗词,既能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自得,也能明白“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之清高。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2013年4月的一天,赵音奇刚到单位,就被领导拉去开会。会议很简单,台里想做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就像《汉字听写大会》那种类型的。

    一听这提议,赵音奇有些兴奋,做一档传统文化的栏目,不一直是他的理想吗?虽然有想法,但却很缥缈,没有一个实际的落脚点。那几天,赵音奇整天想着这事,整个人都变得紧张起来。

    一天,母子俩聊起了小时候的事。母亲说前段时间天气好,整理储藏室,没想到竟然翻出他手抄的一些诗词。母亲说:“虽然字歪歪扭扭,但你写的很认真,这些诗你怕是忘了吧?”赵音奇像个大孩子一样忙向母亲保证:“都没忘,都还记在脑子里呢。”“没忘就好,小时候你可喜欢读诗了,还喜欢学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

    母亲的话让赵音奇突然有了个想法:诗词,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瑰宝。如果能把诗词拿出来,通过益智的方式去竞答,或许能让它们重新焕发光彩,不至于被淹没在岁月的洪流中,也能让现在的孩子知道,古人曾写了那么多美好的句子,不亚于现在的任何一句“心灵鸡汤”。

    赵音奇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事们说:“我们就是要我们的方式,把过去美好的东西捡起来,现在那么多人崇拜国外的文化,既然我们自己都有,为什么不先把自己的文化结晶捡起来呢。”

    如果节目定位诗词歌赋,那么如何展现给观众,是展现它的遣词造句还是它背后的故事?诗词有千百面,到底哪一面才最美?那些天,赵音奇心情一直都很焦灼,总想着能想出一个好的点子,可所有的想法显然都太浮躁,书桌上摆满了各种诗集,现代的、过去的,可他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一天下大雨,赵音奇从单位回来已是深夜。没有睡意,他便泡了一壶茶,坐在飘窗边上慢慢地喝,雨打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屋内灯亮着,茶是暖的,赵音奇的心竟平静了下来。

    他从书房里随意掏出本诗集,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看到高兴处,他会跟着读几句。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虽然很晚,但就像是久违的一场约会,让人感到满身欢喜。

    睡在床上,赵音奇心里涌现出一丝感伤的情怀,在现代社会,金钱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社会的大环境让人感到浮躁和不安,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桃花源”,但却寻不到。很多人需要一种心灵的休憩,哪怕是短暂的一小会也好,而诗词中所蕴含的超凡脱俗的境界,炊烟暮霭的村庄,会让人的心静下来。赵音奇当即决定就做“情怀”,诗词的情怀,也是人生的情怀。

    为了让自己的想法更能实际地运用到节目里,赵音奇和同事们特意去拜访了国内一些知名的诗人和专家。一位酷爱诗文的老先生对他们说:“古人写诗词很多都是为了抒发心里的愁闷,有些人郁郁不得志,有些人置之死地而后生,更有些人卧薪尝胆从而奋发图强,这种精神即使到了现在也通用,可以在节目里融入这样的一些理念进去,给现在的孩子一些启发。”

    赵音奇觉得这个想法特别好。除此之外,在参赛人选上,他们也不定,只要你有才华展示,有感情要抒发,这个舞台随时为你展开。赵音奇把这档栏目定为“诗词狂欢”,让喜欢的人来玩转诗词,寻找知己。

    从筹备到完成,赵音奇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2016年2月12日《中国诗词大会》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历经十个月的海选,从各行各业挑选真正的诗词爱好者,在节目现场进行知识的角逐,诗词的较量。

    作为节目的策划人,节目首播当天,赵音奇的心一直是悬着的,因为他不知道“情怀的东西”是不是能引起共鸣。

    节目开始,朗诵者徐涛以一首《将进酒》拉开序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大气磅礴,让许多人一下子走进了过去的那段世界。

    第一位挑战者只有7岁,名叫李尚容,从小就爱诗词、爱幻想。她说:“当我看诗词的时候,我觉得周围的世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仿佛能听到鸟叫的声音,我很喜欢这种感觉。”看着孩子镇定自若的舞台表现,赵音奇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以前的他读诗词时也时有这种感觉,而这也是他想展现给别人明白的一种情感。

    虽然最后李尚容没有得到擂主,但她依然很快乐,而这些便是诗词带给她的快乐。第一季第一场,便以这种方式迅速打开了知名度,一时间,《中国诗词大会》成为火爆全国的金牌栏目。赵音奇这才稍微放宽了心。

    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历时五个多月,终于落下了帷幕,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诗词热”,很多学校都把朗诵古诗词作为早读课的内容之一。

    看到这么多人开始喜欢起诗词,赵音奇觉得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组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该被人遗忘。

    很快,《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开始筹备起来。作为这档节目的策划人,《中国诗词大会》凝聚了赵音奇和同事们全部的心血,可接下来怎么走?继续这样一季一季这样走下去吗?赵音奇有了短暂的迷茫,在央视待了这么多年,他从未跳出过这个圈子,趁着年轻,他想要出去走一走。

    所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他只是作为指导,提些自己的意见,并未全程参与,而是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以后的路。

    2016年8月的一天,赵音奇去书店买书,在古诗词的书架旁,他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还会跟着轻声读几句。对诗词的爱好,让赵音奇对这个孩子一下子生出很多好感,他走过去,轻声问:“这些诗你都懂吗?”或许是赵音奇曾作为主持人,有种自然的亲和力,小男孩点点头:“基本上都懂,不懂的后面有注解。”小男孩站累了,便盘腿而坐,坐在了地上,赵音奇也拿起一本书,坐在了他旁边。

    见他看的是杜甫的诗词,便问:“你很喜欢杜甫?”对方点点头:“他的诗很有意思。”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对他说杜甫的诗很有意思,这引起了赵英奇很大的兴趣,因为杜甫人生中有十几年都在流浪中度过,就像是现在的“北漂”,空有才华不能施展,郁郁寡欢,一个几岁的孩子能明白?

    小男孩从目录里找出一首《春望》,指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虽然他写的是自己的事,但就算到了现在也是一样,说我们如果不在家,要常常给父母打电话,跟他们报平安。还有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得多好,我最喜欢这句。”小男孩跟赵音奇聊了很多,杜甫的诗也是信手拈来,虽然可以看出很多诗词都是父母有意培养的,但从诗词里,孩子真的学到了很多。

    临走时,赵音奇对他说:“你这么喜欢诗词,以后有机会去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小男孩羞涩地说:“我暂时不行,我会的太少了,等我以后知道很多很多诗我再去。再说喜欢一样东西,并不一定要拿个第一,就像诗词一样,喜欢它就多读读它,这是我妈妈跟我说的。”小小少年就能如此豁达,赵音奇颇感佩服。

    回去之后,赵音奇想了很多,想做一件事就去做,不一定要求个结果,这是从小男孩那里学到的。最终,他选择去国外读书。给父母打电话聊起此事时,母亲对他说:“隔壁邻居来家里聊天都说你很了不起,做了一个这么好的节目,咱这地方的小孩都爱看,他们还模仿着比赛呢。”

    得到母亲的夸奖,赵音奇就像个小孩一样乐开了花,他对母亲说虽然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通过这样一档栏目,去唤醒别人心中对美的喜爱,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他觉得知足了。

    聊着聊着,赵音奇给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妈,你也知道我是停不下来的一个人,在央视待了有二十多年了,我想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找寻别的可能性。”听了他的决定,母亲很支持,孩子的人生是孩子自己的,作为父母他们不用指手画脚。

    2017年1月29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正式开播,和之前一样,节目一开始就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关注,成就了许多“学霸网红”。

    其中,“才女”武亦姝或许是最受人关注的一个。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她,从小就爱读诗词,她说,诗词就像是一瓶有营养的水,给她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世界,在诗词里,她能和古人对话,同样也给自己对话。最终,夺得了总决赛的冠军,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让她被无数人圈粉。

    2017年6月初,赵音奇已经在准备去美国读书的事宜了,7月他将正式入学。在一次去学校办理一些入学手续时,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位在美国求学的中国女孩,她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的铁杆粉丝,一下子认出了赵音奇。

    女孩说:“很喜欢你们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国外会很想家,想家了我就多读读诗,因为我知道,中国的古诗词是我们独有的,就像是一剂药,能缓解我们的乡愁,我很高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诗,这是你和你的团队的功劳。”听她说这么说,赵音奇笑了,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尘封的诗句,将会焕发出新的光泽,重新被人喜欢。读一读诗,静一静心,这是古人最爱做的,当然现代人也该试着学一学,让浮躁的心能慢下来,去品尝这世界的每一份味道。

    【本文为知音杂志原创稿件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